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工業污染】2015咱的夢─後勁新生.黃絲帶運動

IMG_0377

2015咱的夢─後勁新生.黃絲帶運動

2015年,民國104年,後勁的煉油廠要離開了。咱今天在中油新北門的門口,在德弗乍克的念故鄉音樂聲中,繫上代表著孩子回來故鄉的黃絲帶。昐望著這塊土地的新生,乎咱的孩子、代代的子孫可以安心的住在這塊土地。

2015年,咱不免再煩惱中油的爆炸,天上下油雨,半夜從夢中驚醒!不免圍廠、不免為著反對污染走上街頭抗爭。

咱後勁和半屏山不再有圍牆、煙囱、工廠的分離。可以大口吸呼新鮮的空氣,不免煩惱會得癌症;地下水會停止污染,有一天乾淨的水可以重新灌溉著豐饒的農田;在這片污染的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花草樹木會用他們生命力,帶給這塊土地的新生,有花香、鳥語,有孩子快樂的笑聲。

2015,中油的離開,不只是後勁新生命的開始,也是高雄的新生,
代表咱開始擺脫污染之都市的壞名聲。

從今天開始,咱會在家裡、街頭、車上掛上這條黃絲帶,倒數計時,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咱歡迎同樣抱著這個夢的朋友,作伙來參與這個黃絲帶運動,帶給我的土地和下一代,一個新生的機會。
IMG_0069


2008/4/23地球公民協會.李根政擬稿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工業污染】台電公司,請給高雄人基本生存權!

試想,台電公司敢在淡水河畔興建這樣一座320萬瓦千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嗎?台北市民可以接受嗎?

但是,台電公司理所當然的認為,高雄人應該接受,其邏輯似乎是「反正你們已經是污染區了,再增加一點也無所謂!」

這就是台灣長期以來在施政上、意識上的重北輕南。


文☉李根政

從國府治台以來,高雄地區逐漸被建設為重工業的發展區,密集的200萬人口被高污染的石化、煉鋼、電力等「超級惡鄰居」所包圍,創造了多個恐怖的第一。

高雄市民的人均CO2排放量34.74公噸,全球第一;高高屏空品區的空氣品質不良比例,全台第一;高雄市各污染物單位面積排放量,全台第一;高雄市、縣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名列全台一、二名,重工業的發展導致後勁、小港、林園、仁武、大社等地的人民,長期飽受污染、癌症等健康威脅,卻在經建部門、工業區與大多數政客的利益糾結中,求助無門,得不到應有的社會公平、環境正義。

在這樣的環境污染災區,台電公司卻還要在高雄更新擴建一個超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其裝置容量達320萬千瓦,比核三、核四廠還要大,所使用的煤碳量將從年均160萬噸,增加至840萬噸,增量達5倍以上。

根據高雄市環保局的估算,擴建後的粒狀污染物為2006年實際排放量的294%,嚴重衝擊空氣品質長期劣化的高屏地區;另外,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2005年將增加256%,使得高雄市每年人均排放量從34.7噸,再增約7噸,將穩座世界第一。對於甫加入ICLEI(國際地方政府環境委員會)致力減碳行動的高雄市來說,試圖在捷運通車後減少二氧化碳及改善空污的努力,不僅被抵消而且再也不可能達成任何實質的減量,將來高雄市還有什麼臉去面對國際社會?

每年冬季當北台籠罩於溼冷鬰悶的氣候時,南部正是陽光普照,最適宜觀光的季節,不幸的是,冬季也正是高屏地區空污最嚴重的時候,如果觀光客知道這個真相,會願意來高雄觀光嗎?
根據衛生單位的統計,1980年代到2000年代的20年間,高雄市民總是比台北市民平均少活3到4歲。對於環境、健康都處於弱勢的地區,我們不是應該致力於減少污染嗎?但是,台電公司理所當然的認為,高雄人應該接受,其邏輯似乎是「反正你們已經是污染區了,再增加一點也無所謂!」。

試想,台電公司敢在淡水河畔興建這樣一座高污染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嗎?台北市民可以接受嗎?這就是台灣長期以來在施政上、意識上的重北輕南。筆者當然清楚台灣不僅有南北差異,還有城鄉、貧富等差距,而且無意挑起區域的對抗,只是,中央政府長期把高污染、落後的工業建設都放在南部是不爭的事實。

面對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趨勢,高雄的重工業早該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有鑑於此,高雄市政府、市議會和環保團體已凝聚共識,要求台電公司的更新案,必需達到空污減半、二氧化碳不增量,反對台電大林廠使用燃煤機組。然而,長期以來,這些重工業、能源建設之決策全數掌控於中央政府,地方全無置喙餘地,即便高雄市有充分的共識,還是有可能強行過關,我們對此表達強烈關切。促請各界共同努力,不要讓高雄的環境品質持續惡化。(大林電廠於4月14日(一)環評專案小組第四次會議)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前環保署環評委員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守護森林】種樹減碳.模糊焦點

文.李根政(本文原載2008.4.7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未刊附註及表)

近期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紛紛在全台覓地種樹,已當選的馬英九總統也提出造林6萬公頃的計畫,都聲稱可以抵減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實際上減碳效果如何呢?

種樹減碳的效果取決於氣候、土壤、樹種、樹齡等等條件,難以用一個標準去衡量,依據經濟部能源局之計算方式,台灣的林相每年1公頃約可吸收20.2噸二氧化碳。(註)

若以此指標檢視國內大型工業,需要造多大面積的森林方能抵銷?要抵減台塑六輕排放的6,755萬噸二氧化碳所需的造林面積將高達334萬公頃,如加上正在環評審議中的台塑煉鋼廠所需要74萬公頃造林地,則超過一個台灣島的面積(360萬公頃);而位於高雄的中鋼公司,要抵減每年排放的2,037萬噸的二氧化碳則約需1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高雄、屏東、台南、嘉義等四個縣面積的總合;環評審議中的國光石化約需35萬公頃,相當於廠址所在地的雲林縣3倍的面積;台電大林廠則需約88萬公頃,比高雄、屏東、台南縣的面積還要大。(請見表)

至於馬英九總統所提出的造林6萬公頃,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則每年僅為120萬噸,能抵減碳排放量不到台塑煉鋼廠的十分之一;至於中鋼公司聲稱目前廠區已設置48公頃綠帶,預計認養大度山20公頃造林地;中油所完成的470公頃綠化,持續種植3萬棵樹,相較於本身的巨量排放更是杯水車薪,似乎有「漂綠」之嫌。

簡而言之,相對於這些重工業所產生巨量之二氧化碳,試圖在台灣透過種樹造林減碳,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模糊了真正的問題,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調整產業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否則馬總統所訂出的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回到2008年的水準,是個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有良心的企業如欲將森林保護與減碳議題真正扣合,不如盡速協助政府全面收回國有、私有山林濫墾地、超限利用地,自然復育為天然林;或者善盡國際責任,保護東南亞、亞瑪遜的原始森林,全力防堵可怕的濫伐速度,但生產過程減少碳排放才是重點。

另外,每個也可著手改變生活方式,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消費,多多步行、單車、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愛用國貨、支持本地農產品,避免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等,共同守護地球,減少碳排放是項迫切且艱難的道路,政府和企業應避免流於形式的作秀,積極的面對根本性的問題,才可能實現減碳目標。

台灣五項重工業種樹減碳所需土地面積表

二氧化碳排放量(噸/年)
減碳造林所需面積(公頃)
1)台塑六輕四期
67,557,259
3,344,419
2)台塑煉鋼廠
14,900,000
737,624
1+2
82,457,259
4,082,043
3)中鋼
20,377,750
1,008,800
4)國光石化
7,120,000
352,475
5)台電大林廠
17,690,000
875,743
總和
127,645,009
6,319,061

註:經濟部能源局依照IPCC標準換算的資料,熱帶林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每年約12-30公噸/公頃,以台灣林相變化為基準計算,約20.2噸/年。(台塑一貫化作業煉鋼廠環境影響說明書,頁8-9);劉秀卿(2003)計算本土海岸樹種「水黃皮」每年可吸存17.96公斤的碳,如依林務局1公頃種植2000棵樹計算,每年1公頃水黃皮純林共可吸存35.9噸碳量;另依中油網站之資訊指出,每公頃森林可吸收37噸二氧化碳量。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柴山】爬柴山遇陳茂祥先生有感


△根政和陳茂祥先生合照.何俊彥攝

週六與協會的義工上柴山勘查黃金葛等外來植物,剛入山就看到陳桑(陳茂祥),一位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柴山撿垃圾的阿伯,陳桑打著赤腳,一天可能要撿個二、三回垃圾。

看到陳桑,不禁讓我生出慚愧之感。相較於陳桑日日守護柴山,身為環保團體的一員,對於我的環境運動啟蒙地,似乎沒什麼貢獻。

提出問題卻沒有時間實踐,以前在教師會的時代辦理了柴山種子教師培育營,如今船過水無痕?反違建抗爭,成效僅止於少數個案。善心人士持續做著違反自然律的善行─砍掉大型藤本植物、餵食獼猴、餵狗、放生(狗、貓、鳥、雞…)、建花園,或者私闢休息區,找幽靜祕密花園泡茶等,入山口的攤販隨著政府的取締寬嚴,呈周期性的消長。十幾年過去了,柴山的生態日趨劣化,但是國防部、國有財產局、市政府、林務局等多頭馬車共治柴山的問題至今無解。

高雄不乏關心柴山之人,十多年來也累積相當之經驗、知識,所缺者乃組織者、行動者,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期待於新世代社運人才?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我與社運】八年來人民進步多少?

文☉李根政2008.3.29

為了台電大林廠更新擴建案,筆者在高雄拜會三位立委,一藍二綠。

這次的拜會,經協會的淑文事前連繫,向服務處說明拜會緣由,事先傳資料,三方都安排在立委的「選民服務」時間碰面。3月27日週四晚上10點,我準時到達第一個立委的服務處,剛從台北回高雄委員,已在進行選民服務,來尋求委員服務的人如同看診般依序進入內室與委員面談,我算不錯,排在比較前面,約莫二組人馬離開,就輪到我了,和立委有點認識,但不熟,很快的,我拿出筆電介紹這個議題,「台電更新後,燃煤量增加5倍,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增加近3倍,衝擊市民健康,尤其呼吸系統、兒童氣喘為最;另CO2增加1,000多萬噸,高雄市民人均增加至少7噸,將穩坐世界第一等等…」,立委認真的聽著,完全支持我們的訴求──「空污要減半,二氧化碳絕對不能增量」,現場跟助理說這個議題很重要,要求明天馬上和台北辦公室連絡,了解台電預算和環評進度。這場遊說前後約5分鐘,成效當然要持續觀察後續發展才有定論,但說實在的,這樣的服務實在效率高,誠意也不錯。要離開時,人越來越多,緊靠牆壁「候診」的座椅幾乎坐滿。臨行前,我不禁向立委表達,「當立委真辛苦」,委員答說,「你以為我在做著玩?」

拜會第二位立委的時間約在3月29日週六早上10:30,一到現場,真是門庭若市,來陳情、請託、關說之選民,已擠滿騎樓、一、二樓,辛苦的立委則在三樓做服務。同樣來尋求協助的一位里長伯,算是舊識,眼看我們被排得很後面,連忙要讓出他們的看診順序,向助理爭取讓我們可以早一點和委員見面,助理端來咖啡招待,略表歉意,請我再等候。

委員的服務處桌上擺著一疊陳情案件申請書,一如醫療紀錄。因為擺得實在太明顯了,忍不住看了幾眼。請領各種補助款、糾紛和解、關說人事…,案件五花八門,簡而言之,無非就是各種私人事務或利益之請託。閒著就和里長談起選民服務,里長伯說,我們的人民,常常為了一些補助款,進行請託,明明資格於法不符,就從里長開始請託處理,里長不成就找議員、議員再不成就找立委,非得弄成不可。

大概等了一個小時吧,終於被請上三樓。旁聽到二個案件,一個是居民反對變電所擴建案,一個則是個人財務糾紛。輪到我們了,委員誠意了解,對我們的訴求也認同,承諾會提出臨時提案,我們也交換了一些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策略。前後差不多5分鐘左右的拜會,同樣的讓我感到效率很高,誠意夠。

下午3:00,我們依約到達第三位立委的服務處,與前二位立委服務處幾乎同樣的場景,只是規模略小,但騎樓下仍是人聲鼎沸,牆上貼著幾位律師義務法律服務的輪班表,助理們細心的整理「病歷表」,請選民稍安勿燥,安排著「看診」的先後順序。大約二十分鐘後,手中拿著便當的立委到了服務處,幸運的,我們是第一個「病人」,立委很快就表示已了解這個案件且表達反對,但還是需要有地方反對的聲音,比較師出有名,他鼓勵我們找里長、居民出來,他可以免費、免油錢借給我們宣傳車,約5分鐘後,我們離開了服務處。

不曉得大家對於立委們如此細膩、專業,完全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的服務精神有何看法?

我要問的是,立委的職責是什麼?擁有議決國家層級法律案、預(決)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等重要職權的立法委員們,一個月國家所支付的36萬元助理費(含加班費),到底在處理什麼事情?一個月10萬元的選民服務費足夠支撐服務處嗎?以我見聞的規模,實在不可能。

這樣專業、制度化的選民服務,背後代表的是什麼?

個人權益本來就應受保障,當受到侵害、不當處置時,也應該據理力爭,尋求正義,然而,立委服務處中門庭若市的求助者,是代表什麼?民眾對政府依法行政信心不足,行政效率太低、官僚瞞頇,司法不公、品質不佳,欠缺基本的社會支援系統,弱勢的老百姓求助無門,以致立委都得兼做法律服務或轉介?還是人民愛走後門,關說鑽營成性,非得找一個特權靠山,各顯神通!

如果立委服務績效良好,到了選舉,必以「鐵票」回報立委們「為我出頭」的「恩情」,維繫彼此利益?如果績效差,則另尋靠山。至於立委們是不是靠買票當選,會不會污錢,問政表現如何,與我何干?我不知道這些選民比例占多少?但在立委減半、單一小選區的新選制下,要服務的選民必定加倍,沒服務就沒椿腳,肯定連選都不必選,區域立委中即便有一點理想性格,恐怕也會身陷選民服務、紅白帖的泥淖中,無力自拔;那不分區立委呢?以現有名單要不就是派系、財團,要不就是舊權貴,有一點進步理念的立委,在113席幾稀矣?

雖然我們拜會立委們的結果還算滿意,但是,當代表公共利益的環保團體和個人請託「服務案件」被等同看待時,合乎比例原則嗎?

台灣半世紀的威權統治、教育洗腦,確實成功造就人民只顧好自己,不管公共事務的習性。然而,政治解嚴已20年了,握有選票的人民,決定了政黨的二度輪替,我們批評兩黨的惡鬥、政治的腐敗,但人民又進步多少?過去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政府產生什麼樣的人民」;如今我們得自省「有什麼樣的人民,就產生什麼的政府。」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水資源】戮破湖山水庫的謊言(民生用水、烏腳病、八色鳥保育)

文◎李根政

三月五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曾刊出方偉達先生所寫之台灣八色鳥,何處是家一文,其核心觀點主張水庫興建與八色鳥保育並不衝突,認為可以透過人為營造適合八色鳥的棲息環境,同時以雲林人至今飲用地下水有得烏腳病之疑慮來強化建水庫之正當性。

對於此一似是而非,根據錯誤資料而產生之論述,筆者回應如下:

一、湖山水庫自1997年環評初稿完成至今已歷8年,其開發目的是為提供雲林離島工業區之用水,根本不是民生用水。然而,開發單位在保育團體不斷質疑下,不得不改口,對外的說詞不斷更改,一會兒說是為民生用水,一會兒又說是為了防止地層下陷,這些說詞無非只是強化建水庫的正當性,這從雲林離島工業區又要新增台塑之大煉鋼廠與八輕,可得明證,如果不蓋新的水庫,這些每日動輒數十萬噸水的高耗水產業,水要從那裡來?

二、雲林的自來水的確多數引用地下水,然而,政府在興建集集攔河堰本就聲稱每日將供應雲林民生用水20萬公噸,如果此一承諾沒有跳票,20萬公噸恰好等於目前的民生用水量,除非集集攔河堰把水都給了台塑六輕,否則就民間所知,雲林的林內淨水廠已屆完工階段,如果能開始運轉,已可解決雲林人長期飲用地下水的問題。

三、方文聲稱雲林人至今飲用地下水有得烏腳病之疑慮,此一說詞筆者從開發單位與雲林縣府耳聞多次,但這一說詞更為荒謬,筆者查閱2003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顯示,目前烏腳病最嚴重的地區為台南、嘉義沿海一帶,其患者人數分別為128與69人,而雲林縣僅3人,而且這3人可能還是從嘉南一帶所遷入者,也就是說,為了要解決烏腳病,所以不得不興建湖山水庫,完全是一派胡言。

飲用含砷地下水導致烏腳病的案例,的確在1958年後,曾盛行於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地,這些沿海地區由於居民鑿深井直接飲用地下水,因地下水含砷(與沈積層地質有關),長期飲用而罹患烏腳病。1965年台灣省政府開始實施該地區改善公共給水計劃,1971年第一期烏腳病防治計劃,發現「在流行地區裝設自來水後,新患者發生比率與五年前相比,減少72%。」(衛生署)故只要不直接飲用地下水,即能避免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依據民國2002年底省自來水公司統計,雲林縣自來水普及率達94.96%,估計只要每日增加1.27萬噸自來水即可達100﹪供應自來水,為何雲林縣府至今不為?

開發單位聲稱湖山水庫與集集堰並聯應用可增供69萬噸的水,常理判斷,與這1萬多噸之新增民生用水需求根本不成比例。

四、學界目前有部分人士,正想盡各種辦法要為建水庫背書,包括出面主導所謂的八色鳥復育計畫。然而,湖山水庫預定地不只有八色鳥保育的問題,根據開發單位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本區擁有維管束植物316種;鳥類81種,包括全世界已知分布密度最高的八色鳥,以及2種一級保育類鳥類藍腹鷴與朱鸝,12種二級保育類等;哺乳類共11科22種;爬蟲類8科32種,其中包括二級保育物種食蛇龜、斯文豪氏游蛇等8種;蛙類5科21種(全台蛙類僅31種),包括褐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等6種二級保育類物種,如果八色鳥需要保育計畫,為何上述珍貴的動植物不需要保育計畫?
更且,至今各項生態資源的調查仍存有嚴重疏漏,一開始是2000年完成的環評報告書定稿本隻字未提到「八色鳥」,今年,保育團體又揭發漏列圓葉布勒德藤、蔓蘘荷等珍稀植種以及巴氏小雨蛙等,凡此事證,顯見本區域之生物多樣性、歧異度非常高,堪稱低海拔生物寶庫,極需政府加強保護。

環境一旦破壞即不可逆,最好的保育就是保護原有的棲息地,而非破壞後再人工營造,除非開發單位能證明,人類有辦法複製一座完全一模一樣被毀掉的森林生態系,而且台灣有一塊處女地可提供營造;除非水庫的興建攸關人民的生死存亡,否則政府有什麼權利為圖利資本家,而破壞了台灣低海拔的生物寶庫與珍貴地景,另外,最難評估的是九二一地震後,該區的環境已產生極大變動,數條斷層帶都在水庫或攔河堰附近,許多學者已強烈呼籲應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與政策評估,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只是證明執政者完全站在資本家一方,違背人民、世代之公義,民間將動員最大能量阻止此一大破壞之工程。

(本文在3月6日投書中國時報,希望能即時回應方先生的說詞,以正社會視聽,可惜未獲採用,只能採民間自力救濟方式散播,在此小註。)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我與社運】公視新節目.史英、紀惠容、李根政擔任主持人

史英主持公視談話節目 願接受觀眾考驗 2008/02/29 18:30:41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九日電)公視三月三日起每晚七時推出談話性節目「有話好說」,由史英、紀惠容及李根政輪番上陣主持,內容涵蓋了時事論壇、NGO 觀點及南部開講。其中,史英一個人帶狀主持五天,讓他直喊是「以生命相搏」。面對外界疑慮他的色彩,史英強調接受觀眾的考驗,做不好就把他撤換掉。

公視新聞三月改版,除了擴增新聞時段外,「勇敢面對政治問題」,在七點開闢論壇節目。公視新聞部經理何國華表示,「有話好說」將與目前商業電視台的政論性節目有所區隔,最重要就是秉持良知,突顯公共價值。

節目包括由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主持週一到週五時段,邀請全民參與、理性討論的時事論壇,以及紀惠容在週六時段推出的NGO觀點,結合全國民間社團,發揮第三部門的力量;週日則由李根政主持,強調「全國議題、南方觀點」和「南方觀點、地方大事」。

史英表示,談話性節目不一定非要口水,他說,因為不願意沉淪,所以不死心,願意試試看。不過,每天上午十一時就得報到,與製作團隊開會,擬定談論主題與邀請來賓,也讓眾人擔心史英的體力是否能夠負荷。史英笑說,他是以生命相搏。

自從答應主持「有話好說」目後,史英表示他就不再參加任何的選舉活動,未來節目的走向及他主持的風格,都將接受觀眾的考驗。他說:「如果做不好就把我撤換掉。」

史英還說,即使是陳冠希的「慾照」事件,也都對公民社會有所啟發,公視討論的方向可以彌補商業電視台的不足,像是以他們長期在人本及NGO的經驗來談,家長及老師應如何對學生、孩子說明;另外,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也可針對牽涉個人隱私、兩性平等的問題來討論。970229

公視論壇新節目 有話好說聽您說
公視 (2008-02-29 22:00)
公共電視開台邁向第十年,三月三號開始,除了增加新聞時段,還推出全新的現場論壇節目"有話好說",內容鎖定當下最受關切,也最需要關切的公共議題,期待提供觀眾客觀資訊、多元觀點以及理性對話的平台。你有話要說嗎?公視全新論壇節目有話好說,就要讓您和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對話。有別於一般政壇節目的口水與對立,有話好說就是要把發言權還給老百姓。投身教育改革十多年的史英老師,將在周一到周五披掛上陣,周六則由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擔綱,以非營利組織為主要議題,至於禮拜天則由投身環保多年的李根政老師,從南部在地觀點,帶領觀眾認識南台灣。記者 黃琦涵 林國煌 台北報導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鄉村農業】我的農業觀察.農發條例修正案的省思


文/李根政(2008.2))

之一˙我的農村生活經驗
農發條例的修正案,讓我回想起自己的農村生活經驗。我的父母是金門的基層農民,耕耘著祖父留下的一甲多貧瘠的旱田,還有海邊的一些石蚵田,為了養育九個孩子(其中二個夭折),父母從早忙到晚工作非常辛苦,供應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龐大,往往到註冊時還得設法借錢繳孩子的學費,我永遠記得父親每天記錄著賣菜、賣蚵的所得,盤算著如何支應一家的生活。那一雙粗糙的手、歷經風霜的臉孔、溼透的汗衫是已過世父親最鮮明的形象之一。

務農的父親,是村子裡少數唸過私塾的「知識份子」,家裡有村莊唯一的一份中國時報,農忙後常見鄰居捧著遠在台灣的孩子或南洋親戚的來信,請父親讀信、回信。但是,父親對於參與當時由黨國掌控的宗族活動,只是被動的參與,鮮少與地方上鑽營的頭人來往,正直的父親所展現勞動者和知識份子綜合的形象成了我畢生的典範。

從小,家中所有孩子都得分擔一些農務,我不算最懂事、會主動幫忙家務的孩子,但放學後割草餵牛、切牛皮菜、野菜、削地瓜煮豬食,假日時在田裡拔草、抓蟲(不太敢抓),或著是播種(玉米、高梁、花生…),種地瓜,跟著黃牛後面翻地瓜藤、挑水澆菜等,仍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個看天(自然)吃飯,但又是與天對抗的工作,尤其是那拔不盡的野草。父親過世後,母親僅在家裡附近種著幾平方公尺的蔬菜,我們四個長大的兄弟無一務農,田產由父親三兄弟一分作三,父親的部分再分給我們四個兄弟,我分到的是一分地,祖厝所有權的18分之1。現在這些農地都幾乎無償交給大農種植保價收購的麥子和高梁。

我的家庭處境有部分與現今許多農村非常類似。農地、祖厝不斷分割繼承,老房舍改建不易,農地越加狹小,年輕人外流或不再從事農務,農村生計全靠出外討賺,當這一代老農民離開人世後,許多農田將無人耕種。從小我看到政府所推動的農村建設,無非是蓋排水溝,建設用沒幾次就壞掉的機械灌溉系統,對於日益淍蔽的農業,政府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辦法來。因此,對農業絕望的農民,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下一代離農,最好是考上收入穩定的教職、當公務人員,永遠擺脫這個貧窮階級。至於農地,最好旁邊開闢大馬路,可以蓋房子。

之二˙農發條例修正案
2007年12月5日,我看到媒體報導,林樹山、張碩文、張麗善等立委提出農發條例修正案,準備將可興建農舍的農地面積從0.25公頃下修為0.1公頃。我感到非常憤怒,首先浮現的並不是我小時候的農村經驗,而是我在各地看到的農村環境變遷。
我想起師專時到台中外埔同學家看到黑色壤土的感動,相較於老家貧瘠砂質或乾癟粗硬的紅土地,這片土地的豐饒超乎我的想像。

20幾年後,老家金門,原本沒有任何房舍的農地上,興建起一棟棟的「農舍」,甚至還有非農民共同興建的別墅群,號稱集村;高雄10號國道,北部的北宜高一開通,美濃、宜蘭的水稻田中便如雨後春筍般矗立著一棟又一棟的豪華「農舍」,我們越來越難在這些地方看到一塊完整的農田,台灣的農地正被一波波不事農業生產的都市移民所佔據。

這是一連串錯誤政策下,加速農村、農業變質的產物,2000年農發條例,開放非農民也可以買農地,且將共有農地分割面積下限由5公頃,大幅降低為0.25公頃,新購農地可興建農舍;2003年刪除私人取得農地不得超過20公頃。許多手邊有點錢的人都在做「桃源夢」──夢想在鄉下蓋一棟房子,沒去考慮是否破壞了農業的生產環境、生態體系,以及農村景觀,有辦法的財團更可透過人頭戶購買大批農地領取休耕補助,比把錢放銀行更好賺。
高雄市左營,被住宅包圍的農田,還能叫農地?

高雄市小港,在都市夾綘中的農民?

農地可以蓋免稅的「住宅」後,這些建物,對農作所需的日照,區域的微氣候都產生不利的影響,未經妥善處理的生活污水更會污染灌溉水,不透水的鋪面與建物勢必減少地下水補注,降低蓄洪能力,增加暴雨時的排水負荷,農村正一步步成為景觀紊亂、生活品質低落的新市鎮,這種無政府狀態的區域發展模式,必須花費天文數字的公共預算才能稍微修補。

另一方面,工業對農業生產環境的破壞不曾稍緩,官方數據顯示,全台至少5萬公頃農地受到程度不等的污染,因為零星散布於農田中的工廠,製造一大堆整治不完也整治不好的污染農田。

我現在居住的高雄,由於台塑仁武廠長期把致癌毒水排入高雄後勁溪,經過調查,赫然發現下游竟有1,600公頃農地,長期喝著上游仁武、大社工業區所排放的有毒廢水;而新竹的宵裡溪,下游的農田、飲用水飽受著上游華映、友達等電子業廢水的污染;竹科、中部科學園區的排放水同樣威脅著廣大的農田,「灌排合渠」污染農田的老問題,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仍未改善,造就荒謬的「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現象,強勢的經建部門和大財團毫不理會農民無助的吶喊,農委會對於日益惡化的農業生態環境束手無策,致使國民的食品安全處於高度的危機之中。

再者,農地非農用最好賺的莫過於賣砂石,1立方公尺約500元的價格,誘惑著黑道、財團、民代,還有想撈最後一筆的農民。高雄縣旗山圓潭政府核准的農地採砂,由於地下水位很高,得不斷抽取地下水才能採砂,致使地下水位下降,迫使居民得另鑿深水井,巨大的坑洞則填埋上水庫的底泥;在屏東里港信國一帶,違法盗挖所遺留下的巨大坑洞深達2、30公尺,許多埋著有毒沒毒的廢棄物,對居民與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這些都一再凸顯2000年農發條例所聲稱的「農地農用」的政策,早已破功,政府的公權力似乎只有在被動等著頒布所有非法行為「就地合法」。2007年立委提出修正案提案人雖然聲稱0.1公頃「僅限無自用住宅的農民」,但以政府執法的紀錄、國人鑽法律漏洞的習慣,有誰相信真有辦法管制?
仁武.工業夾縫中的農田。2007.3.6
屏東里港信國農地採砂.剩田埂。20031115
屏東里港信國農地採砂.傾倒廢棄物。2003.11.15

之三˙真正的經濟奇蹟
撇開炒地皮的財團、民代,我可以理解、同情那些想著「賣地度晚年」的絕望農民,試想,一邊是努力耕耘卻得不到基本生活報償的真農民,另一邊卻是不勞而獲,有幸賣地擁有萬貫家財的「田僑仔」,這種強烈的對比、扭曲的價值,正是台灣農業的悲歌。但這代表政府數十年的農業政策是徹底失敗,而非我們不需要農業,只有無能的政府才會順著這個邏輯,短視近利的放棄對農業生產環境的保護與管理。

到鄉村置產,在郊區不斷蓋透天房厝,除了侵蝕農地外,增加來往於城市與農村間的交通頻率和里程,更是非常耗能的生活模式,就國土規劃、耗能、溫室效應等面向評估,實不應再持續把鄉村都市化。許多都市人想搬到鄉下住,最大的原因是都會區的生活品質實在太糟糕,在台灣人口高居不下的情形下,目前最迫切者莫過於透過建設綠地、都市更新、發展大眾運輸系統等策略,讓都市人能享有生態城市的生活品質,減緩都市擴張的壓力。

事實上,目前台灣許多農村既不美麗也不健康,即便沒有工業直接的污染,沒有盗採砂石、埋毒物的威脅,但三不五時的噴農藥威脅,集約飼養的養豬場、養雞場所排放糞屎,空氣中濃烈的惡臭,都使得農村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除了對抗惡質的政治、錯誤的政策之外,我們必須啟動新的一波農業、農村改造運動。有足夠面積的優良農地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讓農民能夠得到合理的報償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更需發展兼顧生態保護、食品安全與動物福利的永續農業,創造健康優質的農村生活空間。

過去台灣以農林發展工商的政策,壓榨了農民和農業數十年;如今該是工商業回饋農業的時候了,看看政府對大財團的巨額補貼,扶助特定企業的產學合作,動輒百億、千億,鋪張浪費的公共工程,為什麼就不能撥付合理資源為農民謀求出路?

2007年的農發條例修正案,在民間團體的壓力和農委會反對下,雖然未獲通過,但只要農業、農民的困境依舊,政客們永遠可以扛舉弱勢農民大旗,(最大的反諷莫過於王永慶之子王文洋也能組農民黨)藉機發災難財,賣斷後代子孫的生機。

過往50年來,枉顧世代公義,犧牲不會說話的環境、弱勢的農漁民,利用廉價勞工所創造的工業發展,算不得什麼經濟奇蹟;當台灣的農民不再想要離農,當年輕人願意回鄉從事農業,也許才是真正的經濟奇蹟。

農民的出路是賣地?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金門】金門.古寧頭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古寧頭位於金門西北角,海灣處即慈湖。



←從南山村看北山村。



←慈湖的草澤地



←慈湖數量最龐大的野鳥─鸕鶿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守護森林】大自然的天啟




文☉李根政(2008.2.12)

2月初,到舊好茶探望協會的「鄉下親戚」官姊和小獵人。一早,兩位就在原住民文化園區門外引導我們進入部落,穿越園區到新好茶的路上,原有的道路幾乎全消失,只能沿著河床便道行走,山壁崩塌、土石累積,到處是赤裸大地。

這是2007年8月梧提颱風夾帶暴雨的傑作。南隘寮溪的河床墊高到新好茶部落,部落上方的坡地爆發土石流,導致四分之一住家淹沒於土石之中,一樓沒頂,二樓變一樓,幸而居民已提早撤離,無人傷亡。

從新好茶往舊好茶的步道崩塌更為嚴重,幾處的崩塌猶如進入台灣洪荒時代開天闢地時,劇烈切割的河川之源,很難想像水利單位竟然打算在此興建一個庫容3.86億噸的瑪家水庫(湖山水庫的5倍多),幸而1997年反瑪家水庫運動成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魯凱老祖先追尋雲豹腳步定居舊好茶迄今安然無恙,當今台灣人似乎完全失去這樣的智慧。年輕脆弱的地質,頻繁的地震、颱風,這是台灣基本的命格,發展聚落、觀光、開闢道路、蓋水庫,任何人為的開發行為都無法閃躲,一次次的災難都是大自然的天啟。

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工業污染】李根政與龍風電廠、台電大林廠

2008年底,當地球公民協會反對台電大林廠擴建案,已對台電公司形成壓力之際,網站上出現一封留言:「我真的真的懷疑,你只是把反對大林電廠擴建當舞台,也真的真的懷疑,你和龍風電廠的關係」。對此,我回應如下:

這位朋友:

對於在2005-2007年擔任環評委員的個人而言,龍風發電計畫確實是個困難的抉擇。

這座位在台中火力發電廠旁的龍風發電計畫,在考量中部空品已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實是不應讓其通過。

但是,以環評會的結構,官派委員只要再加上4位專家委員,即便我們民間所推薦的委員全數反對,這樣的案子送到大會一樣會被通過。

以台灣民間環境運動的能量,我們不可能抵擋經濟部所規劃的第四波民營電廠的開放計畫,更很難抵擋台電公司所有燃煤電廠的更新擴建。在有限的審議空間下,我們只好衡量──龍風計畫如果能通過,對環境態度非常草率的台電公司而言,是一大刺激,有助於以此例逼迫台電提昇發電效率、環保標準。

龍風是日資公司,個人並不支持將能源事業開放給外資,更和龍風這家日本電力公司毫無關係,但jpower公司所引進的燃煤機組,相較於台電公司正在推動的和平、深澳、林口、彰工、大林等燃煤電廠,其效率及各種污染管控、環境友善措施皆超越規劃中的台電電廠。而且該公司所撰寫的環評報告誠實度相較於老大的台電公司好很多,龍風的環評報告中,明白寫出多次的民眾調查都顯示當地民眾反對的比例高,更清楚表示,只要民眾反對,他們不可能興建,因為風險太高。

因此,當時大多數環評委員都認為應該讓其通過。

很高興,由於台中縣政府的反對,龍風電廠撤出台灣,正表示只要地方政府和民眾保持強烈捍衛環境的立場,還是有機會對抗中央政府所通過的環評案;但是,反觀台電公司的開發案,即使有地方民眾的反對,但由於經濟部的支持,各種看不到、無孔不入的利益交換,多數的地方政府、民代大都選擇「有條件支持」,台電公司更不可能說出「只要多數民眾反對,台電公司不可能興建」這樣的話。

台電公司之所以討厭龍風電廠,因為其所提的環保標準和環境友善計畫,一再成為台電未來所有電廠必需回應的標準,包括這次的台電大林廠。非常期待將來台電在蓋電廠的環評過程所展現的誠實態度、環保標準及環境友善計畫能超越龍風計畫,那麼龍風案就成為過去式了。

個人在龍風計畫專案小組審查過程中所扮演角色,坦坦蕩蕩,歡迎檢驗。但亦承認每個人都有其盲點及思慮不周之處,歡迎指教。

如果您是出於關心台中的環境而表示意見,個人在此表示敬意;但如是為台電公司的利益而戰,請提出證據證明您所指稱的:「我真的真的懷疑,你只是把反對大林電廠擴建當舞台,也真的真的懷疑,你和龍風電廠的關係」。

李根政上2008/1/28

【工業污染】中油半年內連三爆,震撼大高雄〈現場紀錄與省思〉




文/李根政(2007.10-2008.1)

為了要求政府落實中油104年遷廠、確保工安,後勁居民埋鍋造飯,準備長期抗爭。

2007年7月29日(星期四),位於後勁的中油高雄廠,第六蒸餾工場發生火燒。

2007年11月26日(星期日),第六蒸餾工場發生大爆炸。

據後勁人士表示,爆炸大約發生在10月26日下午 5點 40分以前, 5點52 分發生大爆炸,社區的人形容有如幻象戰鬥機在起飛時發出的巨大聲響,講電話根本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雖然環保局說明,本次爆炸並未有毒性化學物質洩露,但社區人士說,約在下午 6點 25分下起油雨。晚上 9:30時天空下起毛毛雨,原本就已有些刺鼻的臭味,更加濃厚,即便戴著口罩仍然聞得到,雖然聞聞身上的雨滴並未有明顯的刺鼻味,但筆者站在中油東門外約略可體會什麼是油雨。
這是近幾個月的第二次爆炸,前一次在 7月 29日 ,僅是跳機引發,規模較小,但對社區居民來說,每一次的爆炸都銘印著更深的危機感與反對意識。

夜深了,後勁人仍守在煉油廠旁,守著這個可怕的鄰居,他們在等待中油給個交代,等待政府承諾的安全家園─遷廠。但我心中還想著,如果石化業這麼恐怖,何忍再遷到別處傷害同樣弱勢的人民。是不是該「關廠」,盡早規劃對環境、人民友善的就業機會?

其實後勁的煉油廠距離市區並不遠,北高雄近來住商發展迅速,筆者在離開爆炸現場,不到 7、 8分鐘車程就進入正蓬勃發展的新商圈,對比強烈,這就是高雄!(寫於2007/10/26周末夜10:47)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中油高雄廠第二真空製氣油工廠大爆炸,聲聞20公里。

2008年開春,1月5日晚間7點多的晚餐時間,位於後勁中油高雄廠發生大爆炸。後勁居民表示,北至燕巢深水,南至美術館區,都可聽到巨響,個人也是見證人之一。

去年的7月29日、10月26日,高雄廠的第六蒸餾工場陸續發生了二次爆炸,在後勁居民和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下,中油公司才於11月9日於鳳屏宮前公開道歉,保證會改善工安,沒料到今年的1月5日晚間,第二「vc2」(真空製氣油工廠)發生了爆炸,且比前二次更嚴重。前二次的爆炸至今未有任何調查報告,中油公司高層無人為此負責,工安不僅沒有改善,還持續惡化,實是草菅人命。

高雄廠在本次爆炸同樣是牛步反應,爆炸發生後40分鐘,後勁居民集結新北門,竟無人出面說明;後勁居民要求中油高層南下說明亦未獲廠方正面回應,居民在忍無可忍情況下,於晚上8:10左右首度衝進廠房,然距爆炸現場約100公尺處即籠罩強烈化學氣體,乃撤退。晚上8:30左右,連環保署的化學災害應變小組都被中油阻擋於門外。

在中油接二連三發生爆炸,居民飽受威脅的情況下,後勁五輕鄉遷廠促進會成員,於晚間10點左右搭起棚架,請出聖雲宮的保生大帝,決定長期抗爭;夜深了,許多居民仍守在中油新北門外,近12點,李玉坤董事長宣布了圍廠抗爭的決定,由各里排班,直到中油給個滿意的交代為止。後勁居民持續的抗爭,為的是爭取基本的生存、環境權。

我們該繼續忍受這樣的高風險、高污染產業嗎?經濟發展非得以犧牲弱勢人民為代價嗎?(寫於2008/1/6)

2008年1月28日(星期一),六個月連三爆,後勁居民召開里民大會,決定持續圍廠。

有鑑於六個月內中油高雄廠連續三次爆炸,一次比一次嚴重。後勁居民從一月七日已展開圍廠,至今已進入第22天。

後勁居民向中油訴求,董事長潘文炎為連續的工安事件下台以示負責,政府應告知後勁104年中油遷廠的預定地,勿拖延時間,而引發後續更大的抗爭;整廠立即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再有爆炸事件,整廠停止營運。但未獲任何回應。

今天晚上7:30至9:20分,後勁五里舉辦里民大會,決議由5里102鄰動員持續圍廠,每日每鄰派一人參加,直到中油有明確回應為止。對於只寄戶在後勁卻未實際參與圍廠行動的幽靈戶,多人表示對於圍廠的輪值班表須明確規定寄戶也須參與輪值參與圍廠行動,若未出席者則取消其該享有之福利。還有居民表示,希望在農曆1月13日,懇請保生大帝到中油高雄總廠繞境,祈求老祖護佑家家戶戶平安。(寫於2008/1/28)



IMG_4063
從一月七日開始,後勁居民在中油高雄廠新北門的圍廠行動現場。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我與社運】2008年中央通訊社十大潛力人物獎──李根政獲獎感言



感謝主辦單位中央通訊社和評審委員的抬愛,創造了這個機會,讓我得以站在這裡發表感言。

1993年我輾轉從金門、台南市,到了高雄任教,課餘時間,我在空氣污濁、車聲鼎沸的民族路旁,戴著口罩畫著殘破的半屏山,也畫著生機盎然、充滿熱帶氣息的柴山;1998年,我捨棄了畫筆,走過汙染的大地、殘破的山林,改以文筆、照片關懷這片土地,在行政、立法部門,在街頭投入一場又一場的環保運動,一個新移民就此與這片土地連結。2007年我選擇辭去教職,成立了地球公民協會,對於這樣的因緣,我內心充滿感恩。我一直認為,能找到自己生命道路的人是幸福的,有機緣為社會付出當感恩。

「得獎」似乎是作為一種社會價值標竿,但吊詭的是,當代社會越受尊崇、學問越高、賺錢最多的人(或企業),往往是對地球環境傷害最大的人(企業)。

今日的社會精英的作為大都只利益自己,而非利益地球上的眾生。人類在短短200年左右的工業革命即將摧毀化育46億年的地球,物種於分分秒秒中消失;同樣的,台灣經過四、五十年經濟發展,犧牲了最弱勢的農民、漁民,剝削了不會講話的森林、土地和河川!幾十年前可以「摸蛤仔兼洗褲」、大口呼吸的天然環境,已被斷送,留給子孫的是汙濁的大地。最大的推手,不就是主導國家大政、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精英?或許,該重新設計一把尺,重新定義「成功」的人。因此,對於獲獎,我期許自己可以成為,「減少人類對地球生界傷害的潛力人物,而非破壞地球的潛力人物」。

 在這十幾年間,個人和許多環保社運界的朋友,螳臂擋車的從事山林保護、對抗不公義的大財團與政府政策,這一路上,雖然遭遇許多的困難,眼看國土危碎,不時有著錐心之痛,但是,我遇到了非常多美好、無私的心靈,給予非常多的支持,這種與社會善心網絡緊緊相連的感覺真好,我的得獎,其實也就是這些善心網絡得獎,這條利益地球眾生的道路獲得肯定。

特別要感謝的是一路護持我的另一半──李怡賢老師,以及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樹立典範、一路提攜的師長們,尤其是陳玉峰教授;更要感謝這一路上許多共同奮鬥的伙伴。

今年的立委選舉結果,令人憂心國家社會的公共利益極有可能在一黨獨大、政治分贓的過程中不斷被犧牲。過往以破壞環境、犧牲弱勢來換取表面經濟成長的發展模式,可能會更加嚴重。
此刻的台灣,更需要強大的民間監督力量,才能稍稍制衡。

環境保護不只關心當代的公平正義,更追求跨世代的公平正義,土地是滋養文化、社會、經濟的根,建立台灣人集體對土地的認同,才能超越黨派、族群、世代的隔閡,化解彼此巨大的鴻溝。
企盼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捍衛地球生界的行列,為自己尋求生命的出路與終極意義,也為孩子們留下一片豐饒的淨土。

祝福台灣,祝福人類走出一條不傷害大地的發展道路,願地球所有生界獲得庇佑。

謝謝大家。


李根政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