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台塑一年內連七爆,迫使馬政府下重手以免影響選情。同時,台塑也「破天荒」的向競爭對手中油取經。一時之間,中油公司彷彿從工安問題生變成「模範生」,這是真的嗎?
三年多前,中油高雄廠也曾在半年內連三爆,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2007年7月29日第六蒸餾工場發生火燒;同年11月26日周末夜,第六蒸餾工場發生大爆炸;2008年1月6日周日夜,第二真空製氣油工廠發生規模更大的爆炸,聲聞20公里,但中油的反應緩慢如牛步,爆炸發生後40分鐘,後勁居民集結新北門,竟無人出面說明,居民在忍無可忍情況下,衝進廠房,然距爆炸現場約100公尺處即籠罩強烈化學氣體,乃撤退,隨後即展開在新北門長達221天的圍廠行動,直到經濟部次長南下再度承諾2015年遷廠後才結束。
這三年來中油真的脫胎換骨了嗎?如果中油僅僅是三年沒發生過大爆炸,就可算是工安模範生,這樣的標準也未免太低了吧?
面對六輕連環爆,除了工安問題的檢討外,政府更該檢討產業政策和管理。
一、六輕的設廠是一連串的決策錯誤,釜底抽薪的辦法在於逐年關廠。台塑的油品至今仍有七成外銷,如果能要求台塑逐年關掉風險最大的工廠,只保留台塑三成產能,完全無損於國內油品供應,且大大降低各種風險。
二、六輕及麥寮電廠是空氣污染的超級大戶,環保署及雲林縣政府應藉此民氣,要求台塑公司逐年降低污染排放總量,如能以每年降低5%為目標,十年之內,即可讓污染減半,大大降低國民健康風險。
三、台塑把我們的天空、海洋、土地當成廉價的垃圾場,污染偷排已成習慣。去年十月環保署所進行的「六輕總體檢」,就發現按規定一年中「緊急使用」不得超過100小時的廢氣燃燒塔,六輕竟然全年無休地使用,而其污染落點恰好是當地的小學。這種不公不義,以犧牲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換取高額利的經營模式,經濟部和環保署不應該再放任下去了!
四、工安和環保的體檢,以及日常的監督,除了專家之外,一定要讓各種資訊完整、透明公開,建立民眾參與機制,才能有效杜絕官商勾結,取信於民。
從李登輝時代至今,國、民兩黨執政者讓台塑予取予求的時代應該結束了。雲林人的六輕繁榮夢已碎,往後將是如何對抗這個大怪獸,收拾家園的年代,而其成功關鍵將在於擺脫污染黑金政治,厚植清白、自主的民間力量,捨此,只能期待六輕爆到無廠可爆了。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鄉村農業】澎湖的菜宅
菜宅是因應強烈東北季風而演化出的農耕型態,我認為這是澎湖陸域最美的人工景觀。
那天,我們坐著雙澤的箱型車,剛好看到路邊的菜宅裡有一
位阿伯正在採取花生,我忍不住提議下車去聊聊,
那天,我們坐著雙澤的箱型車,剛好看到路邊的菜宅裡有一
慷慨的阿伯,隨即請我們吃剛採取的花生,我去井裡打了一 桶水清洗後,大伙立即剝開來吃,真是非常清甜可口。
傍晚柔和的光線、溫暖的人情、和諧的地景、口齒留香的花 生…,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菜宅的側面,底部較寬,上面較窄,越往上縫隙就越多,這 樣的結構除了防風也能通風,可以說是澎湖人為了生存累積 出的生態智慧。
我觀察到澎湖人的現代菜宅,有些是用水泥築牆,除了不美 以外,作物要能長得好也很難。
李根政2011.8.14
【文明反省】澎湖海岸的水泥化
從澎湖回來的那天晚上,躺在床上腦中仍是美麗的沙灘、湛藍的海水。至今,這些影像仍然深深的烙印在腦海中。
不過,澎湖的絕美的沙灘旁常常伴隨著最醜陋的堤防和消波塊。
在澎湖山水沙灘附近,看到一個正在灌製消波塊的工地,第一次看到這樣巨大的鋼鐵模子,每個消波塊都有編號,那天看到已完工的編到390幾號,還有些未乾的,據初步了解,這些就是要就近丟在山水沙灘附近。
這樣的工程過去運用離島建設基金做了不少,實在是沙岸最大的殺手,看不出有什麼效果。
另幾張照片是隘門沙灘,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凸堤效應。
隘門沙灘旁有澎湖難得的防風林,但是政府在推動一個大型的BOT案,打算將珍貴的觀光資源財團化。
好友雙澤很關心這個案子,希望有機會集眾人之力,阻止這樣的開發案。
李根政2011.8.14
不過,澎湖的絕美的沙灘旁常常伴隨著最醜陋的堤防和消波塊。
在澎湖山水沙灘附近,看到一個正在灌製消波塊的工地,第一次看到這樣巨大的鋼鐵模子,每個消波塊都有編號,那天看到已完工的編到390幾號,還有些未乾的,據初步了解,這些就是要就近丟在山水沙灘附近。
這樣的工程過去運用離島建設基金做了不少,實在是沙岸最大的殺手,看不出有什麼效果。
另幾張照片是隘門沙灘,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凸堤效應。
隘門沙灘旁有澎湖難得的防風林,但是政府在推動一個大型的BOT案,打算將珍貴的觀光資源財團化。
好友雙澤很關心這個案子,希望有機會集眾人之力,阻止這樣的開發案。
李根政2011.8.14
![]() |
隘門沙灘堤防邊的消波塊,這側的沙灘明顯少了很多 |
![]() |
北邊的沙被凸堤攔阻形成了沙丘,快要越過堤防了… |
![]() |
隘門沙灘。 |
![]() |
水泥怪獸,一個要價9,000-10,000元,每一顆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麼丟進海裡… |
![]() |
製作消波塊的模子。 |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我與社運】照顧身心與土地
許多朋友跟我分享,環境的東西真是令人頭痛,通常帶來的情緒就是「憤怒、悲觀、無力感。」
事實上,我也常常為世間不正義充滿憤怒,看到受難的土地感到無比悲傷,這些情緒,直到五年多前身心受創之後,我才徹底的覺醒──這樣對自己不好,也解決不了問題。
於是,我努力調整生活,學習放鬆,雖然頭昏的老毛病無法很快改善,但這樣的自覺和改變讓我的身體有了能量,思考更正面。
同時,學習從憤怒和悲傷中,看到內心對愛與公平正義的渴望,轉為實踐的動力;學習把眼光放遠,去看一個事情成敗背後的因緣,從而思考根本的行動策略。
這些年來,我深深的自覺:每個人都要學會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尋求靈魂和身體的和解,讓這個有形的肉體得以承載靈魂去實踐理想。做為一個行動者(或組織),僅僅是「義憤」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知識和智慧的增長,內在的淬煉,才能長久堅定的走下去。
在焦躁的台灣社會,好好的、穩穩的做好一件事,是很重要的文化改革。長遠來看,運動者的成長,人民意識的覺醒,比單一議題的成敗來得重要,因為,只有人與文化的改變,才能讓好的制度運轉,確保環境的永續。
期許自己及工作伙伴,也祝福所有地球公民之友,在我們追求減少對地球傷害的同時,也一起來學習照顧自己的身心,讓我們對環境的關注也能長長久久。
地球公民基金會目前共有九位全職工作伙伴,分別在高雄、台北和花蓮,大家可以從通訊的文章裡看到伙伴們處理的多樣議題,或許這樣的單薄的人力不能很快的帶來重大改變,但期許透過我們的愛與行動,為這個紛亂的世界帶來希望!
文☉李根政執行長/圖.黃裕文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找出路】轉移人類智能的發展方向

我在FB貼上了這張照片,引起蠻多朋友迴響,那是3月某日早餐的戲作--「香蕉和鳳梨都說:我們不喜歡被排成惡魔的樣子」。
日本的311大地震引發核電災難後,旅日作家劉黎兒寫了許多批判核電的好文章,我很喜歡這段話:「核電是以絕對不可能出錯、不能出錯為前提做設計,但這樣的前提連在實驗室裡都不可能做到,更何況核電要擺放在大自然裡、擺放在人間社會裡。」
塑化劑事件是另一個失控的科技。全球迄今已知有超過十萬種化學品,但大部分未經證明對環境和人體是否無害就上市了,這一切彷彿十九世紀初瑪麗.雪萊所著「科學怪人」的情境,人類被自己的發明給謀殺了。
當代人類社會,資本家匯聚了無數頂尖的聰明人,絞盡腦汁在創造滿足人們各種生活便利、享受的東西,再透過各種媒體行銷洗腦,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久而久而就形塑了社會集體的價值認同和生活方式,但這一切並不會帶給人類真正的幸福。
我們迫切需要轉移人類智能的發展方向,讓人類的創造力致力於保全生態系的完整,滿足跨世代人類基本物質生活,豐富精神文明的發展,創造更公平的社會。
我是樂觀主義者,永遠相信生命有更多的可能性,關鍵在於:我們做出什麼的選擇。雖然很多人在恐嚇我們「沒有核電,台灣會缺電」;「沒有石化業,就沒有輪胎、雨傘、油墨」。一方面,這些說法都太片面或非事實;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堅決的不要危險的核電、不要讓塑膠成為生活的主角,以人類的智能,我們會找到出路的。
當我們決定不要喝罐裝飲料、人工果汁;可以選擇喝新鮮果汁,吃水果;當我們決定不要核電廠;可以讓我們更根本的去想出好辦法。
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即使再快也不會到達目的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使再艱難再緩慢,也會到達終點。
執行長.李根政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我與社運】國光撤案,公民運動再接再厲!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經過漫長的抗爭,馬英九總統以國光石化開發案,對環境的衝擊超過當地所能承載,宣布政府將透過經濟部要求中油在國光石化董事會上,不支持彰化投資案。馬總統感性的表示,在彰化大城看到溼地農民和養蚵人跪地祈求上天保佑,「深刻體會到當地生態,與來自土地令人動容的生命力」,這是他做出最後決策的重要基礎。
基於普遍「人性」,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執政者心中的善根和反省力,然而,如果沒有鍥而不捨、動搖選票的反對運動,馬總統會願意真的聆聽來自土地、弱勢人民的心聲?或者認真考量「世代正義」?或者,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蘇貞昌、蔡英文會願意公開承認過去的錯誤?
人民的力量、選票的考量,才是讓朝野領導人不得不改變的關鍵。否則,為何環評歹戲拖磨一年多才決策?為何讓鄉親父老在漫漫長路反覆奔波,在環保署外忍受烈日、雨淋,枯燥的等待?乃至悲憤、傷心流淚?為何放任經濟部長以失業、產業出走等不實言論恐嚇人民?任由環保署角色錯亂的一再想方設法為國光解套?
一年多來,環保團體、鄉親父老、青年學子、藝文、醫界等辛苦動員的成果,非僅止於國光撤案,更強化了公民社會的力量,催化了對石化業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發展模式的對話和反省,由此觀點,反國光石化運動當然是台灣社運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我們無法認同某些偏頗的評論。中時的社論說「社運團體,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中,沈寂風散,力量潰失」,「透過國光石化…不再與政黨結合,走出自己的路」。這種一口咬定十年社運只是某政黨的「外圍團體」的評論,是因為無知產生的偏見,更是對這十年來守護鄉土,不離不棄的環運界一大侮辱。
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至今,環保團體始終沒有放棄對政府的監督。
從新十大建設中的蘇花高速公路和吉洋人工湖;大投資大溫暖計畫中的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彰工電廠;延續自國民黨的湖山水庫、曾文越域引水、全民造林;乃至2008年國民黨二度執政後的台電大林電廠、中油三輕擴建案、農村再生條例、中科四期、灣寶後龍科技園區、東山掩埋廠等不勝枚舉的錯誤政策,何處沒有草根人民與環保團體集結、抗爭、聲嘶力竭的吶喊?又何嘗沒有挑戰政府成功的案例?
十幾年來,台灣的環境運動已經走在超越政黨、政治意識型態,以土地、世代正義為終極關懷的道路之上,看似微弱的公民社會,透過一個個遍地開花的愛鄉護土,捍衛弱勢農漁的運動,已逐漸成為台灣新社會的基盤,是傲慢、短視、媚俗的主流媒體看不到,是二大恐龍政黨離公民社會太遙遠,而非它們不存在。反國光石化的成功,正代表這股社會新能量的集結、釋放以及再創造,這讓我們更加深信:要矯正錯誤的政策,不可能靠執政者的善意或反省,唯有強健的公民社會,才是帶領國家進步的關鍵力量。
謹以本文向反國光石化及各地奮鬥不懈的伙伴們致敬,我們打了美好的一仗。但這個盲目追求GDP成長,被財團綁架的國家,還需要更多的人民覺醒,匯聚出足以改變整個體制的力量,當下及未來的道路仍是遍地荊棘。
經過漫長的抗爭,馬英九總統以國光石化開發案,對環境的衝擊超過當地所能承載,宣布政府將透過經濟部要求中油在國光石化董事會上,不支持彰化投資案。馬總統感性的表示,在彰化大城看到溼地農民和養蚵人跪地祈求上天保佑,「深刻體會到當地生態,與來自土地令人動容的生命力」,這是他做出最後決策的重要基礎。
基於普遍「人性」,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執政者心中的善根和反省力,然而,如果沒有鍥而不捨、動搖選票的反對運動,馬總統會願意真的聆聽來自土地、弱勢人民的心聲?或者認真考量「世代正義」?或者,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蘇貞昌、蔡英文會願意公開承認過去的錯誤?
人民的力量、選票的考量,才是讓朝野領導人不得不改變的關鍵。否則,為何環評歹戲拖磨一年多才決策?為何讓鄉親父老在漫漫長路反覆奔波,在環保署外忍受烈日、雨淋,枯燥的等待?乃至悲憤、傷心流淚?為何放任經濟部長以失業、產業出走等不實言論恐嚇人民?任由環保署角色錯亂的一再想方設法為國光解套?
一年多來,環保團體、鄉親父老、青年學子、藝文、醫界等辛苦動員的成果,非僅止於國光撤案,更強化了公民社會的力量,催化了對石化業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發展模式的對話和反省,由此觀點,反國光石化運動當然是台灣社運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我們無法認同某些偏頗的評論。中時的社論說「社運團體,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中,沈寂風散,力量潰失」,「透過國光石化…不再與政黨結合,走出自己的路」。這種一口咬定十年社運只是某政黨的「外圍團體」的評論,是因為無知產生的偏見,更是對這十年來守護鄉土,不離不棄的環運界一大侮辱。
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至今,環保團體始終沒有放棄對政府的監督。
從新十大建設中的蘇花高速公路和吉洋人工湖;大投資大溫暖計畫中的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彰工電廠;延續自國民黨的湖山水庫、曾文越域引水、全民造林;乃至2008年國民黨二度執政後的台電大林電廠、中油三輕擴建案、農村再生條例、中科四期、灣寶後龍科技園區、東山掩埋廠等不勝枚舉的錯誤政策,何處沒有草根人民與環保團體集結、抗爭、聲嘶力竭的吶喊?又何嘗沒有挑戰政府成功的案例?
十幾年來,台灣的環境運動已經走在超越政黨、政治意識型態,以土地、世代正義為終極關懷的道路之上,看似微弱的公民社會,透過一個個遍地開花的愛鄉護土,捍衛弱勢農漁的運動,已逐漸成為台灣新社會的基盤,是傲慢、短視、媚俗的主流媒體看不到,是二大恐龍政黨離公民社會太遙遠,而非它們不存在。反國光石化的成功,正代表這股社會新能量的集結、釋放以及再創造,這讓我們更加深信:要矯正錯誤的政策,不可能靠執政者的善意或反省,唯有強健的公民社會,才是帶領國家進步的關鍵力量。
謹以本文向反國光石化及各地奮鬥不懈的伙伴們致敬,我們打了美好的一仗。但這個盲目追求GDP成長,被財團綁架的國家,還需要更多的人民覺醒,匯聚出足以改變整個體制的力量,當下及未來的道路仍是遍地荊棘。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我與社運】民進黨總統初選第四場政見會.李根政提問


4月20日晚上8:00~10:00民進黨總統初選舉辦了第四場政見會,邀請了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擔任提問人。在政見會前半小時,根政將提問內容提供給蔡英文、蘇貞昌、許信良三位候選人,並在現場提問(2分鐘內)。
李根政執行長提問內容如下:
國民黨執政的五十年間,台灣傲人的經濟發展,大部分是建立在資本家不必支付環境破壞的成本,剝削廉價的勞工、犧牲弱勢農漁民以及人民生活品質之上。不幸的是,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仍延續國民黨的經濟政策,以追求GDP成長為目標,推動新十大建設、大投資大溫暖等計畫。當中包括許多爭議極大的開發案,例如「蘇花高速公路」、「四大人工湖」、「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彰工燃煤電廠」等。
根據第六屆環評委員的統計,如果2005-2007年間的重大開發案都通過,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再增加43%。然而,為了大財團的投資,當年蘇院長面告張國龍署長說:「失衡的環評不妥」;蔡副院長也親自帶領經建團隊排除所謂的「投資障礙」;2006年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上,經濟部、大財團甚至聯手抵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方案。這一連串的施政,將國家持續推入高污染、高耗能的發展模式嚴重忽視環境、社會成本、世代的正義,違背了永續發展的道路。
請問:三位總統候選人,如果民進黨有機會再度執政,是否會持續以追求GDP成長做為國家發展指標?還是將有所修正?修正的方向和實踐策略為何?
三位候選人回應簡記:
蔡英文:對於執政時候的思考和政策走向,2008在野後,民進黨進行政策總檢討,認為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不衝突,應該發展對土地、環境友善的綠色經濟,所以才反對國光石化在台灣設廠、提出2025非核家園。
蘇貞昌:確實,我們過去都重視經濟的發展,亮麗的數字,而忽視了環境的保護,也做了相當多的錯誤判斷,所以今天才要收拾後果,民進黨應該謙卑的反省,勇敢的檢討。對於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應該拒絕,以「公平的產業」、「幸福國家」為目標取代過去的政策。
許信良:從前二位的回應可以知道,民進黨在野不是壞事—可以好好的反省。台灣應放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但不表示要放棄高成長;可以透過大膽開放陸客、陸生,以觀光消費帶動經濟。
根政短評:民進黨能為過去執政反省、認錯是好事。但是,三位候選人並沒有回答是否會持續以追求GDP為發展目標,產業政策的規劃尚在原則概念階段,欠缺實踐的策略。不過,民進黨敢找NGO在黨內初選提問,國民黨呢?馬英九和蔡英文已確定代表國、民兩黨競選總統,做一個環境運動工作者,我們心中沒有黨派,深切期待二黨都能提出真正進步的環境政策,而且具有實踐力。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找出路】吃披蕯與反核電
文☉李根政
有一對從事藝術創作的戀人在橋仔頭糖廠經營手工披蕯,他們說,店裡的五種披蕯配方,都是來自上界「宇宙光」的指示,大部分是素食,唯一的葷食是蝦子和蛤蜊--宇宙光指示不吃帶血的動物。我去吃了一次,覺得風味獨具,還想再去。
不過令我更感興趣的還有他們的生活哲學,以及神奇的「汽化爐」。這是一個藝術家呂沐芢先生的實用創作,用不鏽鋼做了一個高效率的火爐子。爐子的結構分內外二層,中間是空心的,用來導熱。爐子裡層有個隔板,下面用廢木料起爐火,上面可以來烤披蕯;剩餘的廢熱被導引至上方,先經過左右二個烤爐,可以用來烤地瓜和麵包,然後經過二個煮湯的小鍋子,最後的熱能從中間最上方排出,這裡還可以煮一鍋比較大的湯或者炒菜。總之,這是一個燃燒效率高,可以同時煮很多種食物的爐子。
這對戀人叫奈特和烏特,他們打算存夠了十萬塊就結婚。
存十萬塊對於生活節儉的上班族,可能不是難事,但對他們來說就有點難。這個汽化爐,一次只能烤一個披蕯,即便是假日,一天也只能賣個二十個左右,扣除每個月一萬塊的房租,還有材料費,賺不了什麼錢。但是,對他們來說,賺錢並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才是重心。他們不想要急急忙忙的大量化生產,要的是可以和客人邊聊邊做,交流理念,分享生活。
最近,日本的核災讓舉國上下看到核電的危險,「非核家園」似乎看到了一些實踐的動能。然而,經濟部一再「恐嚇」人民,沒有核電,台灣的電力供給會不足。對於這種恐嚇,宇宙光實驗所的模式提供很好的對照和省思。
宇宙光實驗所的汽化爐可以同時用來烤披蕯、地瓜、煮湯、煮飯…,盡可能的利用木材的熱能,而且用的是廢木料。不過,同樣的木材,同樣的時間,在野外炊事可能只能燒一壼開水。這就是使用了同樣的能源,但因為效率高,所以生產了更多東西,創造了更多的產值。
然而,台灣供電比重最大的燃煤電廠,大部分的發電效率竟只有40%,廢熱完全沒有回收;台灣的工業生產從1992年到2008年至今,能源效率(耗能與產值比)越來越差,高耗能產業(石化、造紙、水泥、煉鋼…)耗用了大量的能源(30%以上),創造的產值卻越來越低(5%以下)。
打個比方,台灣的發電和工業生產使用能源的方式,還停留在戶外燃燒木材炊事,或者傳統爐灶的作法。如果我們能夠提升發電效率,回收熱能,提昇工業生產的能源效率,減少高耗能產業,即使關掉所有核電廠,也不會有缺電的問題。更何況,台灣在去年尚有30.2%的備用容量,而三座核電廠的備用容量僅占10.6%,更有條件廢核。
宇宙光實驗所的汽化爐,雖然只是個小而美的實用藝術,但直指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邏輯。對於奈特所連接的宇宙光我無從證實,但我相信重新連結土地,聆聽自己內在和天地的聲音是當代工業文明的救贖。
這幾天,地球公民義工群組裡有位年輕媽媽就說:「雖然物價都在上漲,但是我寧願付每度4元的電費,也不要擁有無法計價的恐懼!!」
日本核災無疑是對當代科技文明、物質主義的警示,也是關乎人類社會價值的選擇。
這對戀人的生活實踐未必真能改變這個世界,但告訴我們另一種生活是可能的。今晚,我和一群朋友要再去找耐特和烏特,品嘗神奇汽化爐烤出來的披蕯*。(*本文於2011.3.30寫作,如今這對戀人已搬到恆春生態農場。)
〈關掉核電廠,台灣更美好!〉
探討這個問題,要先了解台灣有多少「備用容量」,也就是閒置不用,以備不時之需的電廠。
依據2008~2010年陸續能源局公布的「長期負載預測及電源開發規劃」顯示:2008年備用容量率25.6%,2009年是30.2%,同一年,三座核電廠的裝置容量比例僅有10.6%。如果能源局的資料是正確的,那麼即使現在關掉三座核電廠,台灣還有20%左右的備用容量,而日本的備用容量不到10%,德國更僅有5%。30%的備用容量代表全台有近1/3的電廠是處於閒置狀態,是嚴重的浪費。
台灣擁有如此高的備用容量,但是台電公司卻老是恐嚇人民說,不蓋新電廠幾年後就會缺電…。這絕對不是真的。
如果從現在起,透過能源稅、能源管理法等政策工具,抑制高耗能產業的成長,致力於提高效率,節約能源,發展再生能源,不僅不會缺電,更有機會讓「電力需求零成長」,甚至達成「耗電負成長」,讓台灣真正邁向低碳社會。
核四廠的興建已經走過漫長的17年,預算三度追加至2,737億元,目前立法院正審議第四度追加142億的預算,一路直逼3,000億。如果當初拿這些錢來推動節約能源,提升既有電廠的發電效率,推動回收熱能等「無悔方案」,就不會讓社會為此爭議和虛耗了十年。
福島核災證實了低碳靠核能是「請鬼拿藥單」,和魔鬼交易所付出的代價,不僅止於核災,還包括阻礙台灣邁向真正的低碳社會。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四十告白】關於祭祖
文☉李根政2011/2/6
每次回老家金門古寧頭,祭拜神明祖先是大事。總是陪著媽媽或看看媽媽在拜拜。數不清一年要拜幾次,又有那幾個地方要拜,拜佛祖、神明、祖先、孤魂野鬼…。媽媽從早忙到晚,無非是準備食物供品和燒香、燒冥紙,心中總在計較著要準備多豐盛的供品才有誠意。
對於拜個不停,輩份嚴明的「傳統」,從小就很不能適應,即使到了四十幾歲了,仍無法理解、認同這個傳統的宗族社會。
今年舊曆年初一早上,自家的冥紙燒好了,就到隔壁協助叔公。在丟冥紙進入火熱香爐時,叔公打開了話閘子,談起了古寧頭百年以前的械鬥史。同為李氏宗族後代的子孫,分為好幾房,內鬥不斷,有錢有勢的一房,有一次竟雇用傭兵擁槍攻打我家隔壁的六路大厝,逼得其他五房以鋤頭當武器聯合對抗,雙方死傷慘重;另外,古寧頭李氏也和其他村落宗族械鬥,例如古寧頭李氏宗親組織百人部隊,聲援受瓊林威脅的外鄉李氏宗族等。
在猛烈的爐火和冉冉飛升的冥紙煙灰中,邊聽著小時候父親常說的故事,我突然明白了:祭祖,除了慎宗追遠的情感連結外,在現實上,完全是一種生存必需的活動。
在有限的土地和環境資源下,不同姓氏之間,同一姓氏不同宗房之間,都得展開爭鬥,首重血緣,其次姻親。透過祭拜,不斷確認彼此的血緣關係,判別親疏、敵我,凝聚宗族力量,扺抗外來者。
在我成長的經驗中,這個緊密的宗族村落中,「人吃人」的禮教也十分驚人,加上國共戰爭後的長期戒嚴和國民黨的統治,透過宗族形成更嚴密的控制體系,讓我始終對這些「傳統」有著強烈的批判,更與整個時代在重新找尋、歌頌所謂的「傳統」格格不入。
雖還不能認同生活了二十年的古寧頭傳統社會的價值,但意外的,在開春的燒香拜拜中,我理解了。
父視過世十幾年了,年紀越大越加想念。然而,當對親人的思念轉換為要服從一連串僵化的儀式,輔以社會禮俗的制約,有時就會令人受不了了。
雖然理解了,但是仍然對於宗族血緣來判別敵我的傳統,深感恐懼和排斥。在這個充滿著戰爭痕跡的小島上,特別容易讓人想起和平的可貴,四十歲的我,至今對於出生地還是充滿著理不清的矛盾情感。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政治】有關地球公民協會推薦市議員候選人之補充說明
2010年的五都選舉,地球公民首度推薦了五個市議員候選人,
有二位捐款人分別來電和來信表達關切,
我做了以下的說明:
------------------------------------------
有關地球公民協會推薦市議員候選人,補充說明如下:
一、環境的改善有賴制度(法令、政策)的健全,而制度健全則有賴公民社會所形成的政治壓力促成改變。但我們並非要爭取政治權力,而是去參與政治、影響政治決策。
二、理想上,社會上眾多公民團體有各自關切的議題,政治人物在這些議題的表現,如果透過詳實的紀錄,逢選舉就可拿出來檢驗。
三、本次推薦是針對協會所關注的「中油高雄廠」、「台電大林廠」二案中,正面表列高雄市現任議員的表現。由於協會是長期關注此二案的專業組織,已掌握較完整的發展過程,才能明確陳述候選人的表現。
四、一個政治人物的表現必需從多方面去檢驗,包括我們在內,每個公民團體都得承認,我們只看到其中的一面,而嚴謹、如實的呈現資訊則是我們對公民社會的責任。最終,選民必需從該政治人物各方面的表現去考察,決定投給誰。投票的那一刻,也許就可以呈現選民「終極關懷」的是什麼?是政治意識型態?國家的永續發展?社會的公平正義?社區的利益?私我的利益?……
五、地球公民協會是從事環境保護運動的公民組織,終極關懷是全球和台灣的永續發展,此超越政黨與政治意識型態,並且希望以此原則爭取社會的支持。
李根政2010.11.26
有二位捐款人分別來電和來信表達關切,
我做了以下的說明:
------------------------------------------
有關地球公民協會推薦市議員候選人,補充說明如下:
一、環境的改善有賴制度(法令、政策)的健全,而制度健全則有賴公民社會所形成的政治壓力促成改變。但我們並非要爭取政治權力,而是去參與政治、影響政治決策。
二、理想上,社會上眾多公民團體有各自關切的議題,政治人物在這些議題的表現,如果透過詳實的紀錄,逢選舉就可拿出來檢驗。
三、本次推薦是針對協會所關注的「中油高雄廠」、「台電大林廠」二案中,正面表列高雄市現任議員的表現。由於協會是長期關注此二案的專業組織,已掌握較完整的發展過程,才能明確陳述候選人的表現。
四、一個政治人物的表現必需從多方面去檢驗,包括我們在內,每個公民團體都得承認,我們只看到其中的一面,而嚴謹、如實的呈現資訊則是我們對公民社會的責任。最終,選民必需從該政治人物各方面的表現去考察,決定投給誰。投票的那一刻,也許就可以呈現選民「終極關懷」的是什麼?是政治意識型態?國家的永續發展?社會的公平正義?社區的利益?私我的利益?……
五、地球公民協會是從事環境保護運動的公民組織,終極關懷是全球和台灣的永續發展,此超越政黨與政治意識型態,並且希望以此原則爭取社會的支持。
李根政2010.11.26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工業污染】國光石化的謊言
李根政2010.8.26
吳敦義和經濟部近日都說:國光石化是要取代舊石化廠(五輕關廠),不是為擴張產能;業者也說:國光石化不蓋,泛中油體系下游廠商產能將腰斬,國內石化業將倒一半…;過去,業者還有另一個說法:「五輕關廠,將導致大高雄石化業中下游11萬6千人失業。」這些其實都是危言聳聽的謊言!
真實的情境是:
一、2008年底通過的中油林園三輕擴建案,乙烯產能將從每年23萬噸增加至80萬噸,所增加的57萬噸,遠超過五輕現有的40萬噸產能(此為中油官網資料,他們對外都說是50萬噸)。這項計劃,中油內部稱之為「六輕」,預計於2013年投產,比五輕關廠(2015年)時程早了二年,足以供應高雄地區中、下游的石化原料。
二、中油五輕廠現有員工約為1,700人,如果關廠,政府當然要努力保障這些員工的工作權和生計。但絕非「11萬6千人」這種天文數字的謊言!
結論是:中油集團是為了擴張規模,和台塑一較長短而推動國光石化,所謂取代舊石化廠的說法,是刻意挑撥彰化人和後勁人的矛盾;所謂11萬6千人失業的說法,是刻意挑起環保運動和勞動權益的矛盾,不僅不負責任且失德。
石化業走到那裡都是污染,政府不能放任石化業往經濟最弱勢,政治社會條件最惡劣的地方擴張(高雄林園、雲林麥寮、彰化大城)。我們已養出台塑六輕這隻失控的大怪獸,難道還要「以惡制惡」扶植中油與其抗衡?
台灣的能源幾乎100%仰賴進口,發展自有可再生能源關乎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全球石油存量剩不到40年,再扶植這種夕陽產業不僅短視且完全謬誤!
五輕關廠、停止推動國光石化絕非台灣的危機,而是契機。政府有責任以政策導引中油積極轉型為低污染、低碳的企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同時保障原有石化業勞工的工作權。(作者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吳敦義和經濟部近日都說:國光石化是要取代舊石化廠(五輕關廠),不是為擴張產能;業者也說:國光石化不蓋,泛中油體系下游廠商產能將腰斬,國內石化業將倒一半…;過去,業者還有另一個說法:「五輕關廠,將導致大高雄石化業中下游11萬6千人失業。」這些其實都是危言聳聽的謊言!
真實的情境是:
一、2008年底通過的中油林園三輕擴建案,乙烯產能將從每年23萬噸增加至80萬噸,所增加的57萬噸,遠超過五輕現有的40萬噸產能(此為中油官網資料,他們對外都說是50萬噸)。這項計劃,中油內部稱之為「六輕」,預計於2013年投產,比五輕關廠(2015年)時程早了二年,足以供應高雄地區中、下游的石化原料。
二、中油五輕廠現有員工約為1,700人,如果關廠,政府當然要努力保障這些員工的工作權和生計。但絕非「11萬6千人」這種天文數字的謊言!
結論是:中油集團是為了擴張規模,和台塑一較長短而推動國光石化,所謂取代舊石化廠的說法,是刻意挑撥彰化人和後勁人的矛盾;所謂11萬6千人失業的說法,是刻意挑起環保運動和勞動權益的矛盾,不僅不負責任且失德。
石化業走到那裡都是污染,政府不能放任石化業往經濟最弱勢,政治社會條件最惡劣的地方擴張(高雄林園、雲林麥寮、彰化大城)。我們已養出台塑六輕這隻失控的大怪獸,難道還要「以惡制惡」扶植中油與其抗衡?
台灣的能源幾乎100%仰賴進口,發展自有可再生能源關乎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全球石油存量剩不到40年,再扶植這種夕陽產業不僅短視且完全謬誤!
五輕關廠、停止推動國光石化絕非台灣的危機,而是契機。政府有責任以政策導引中油積極轉型為低污染、低碳的企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同時保障原有石化業勞工的工作權。(作者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環評】解決環評爭議──節制總統、行政院長權力
文☉李根政
對於環評我們是又愛又恨!
我們愛,是因為依照環評法,環評可以評估的範疇包括了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生態等可能影響,同時又具有「否決權」這把尚方寶劍,所以有機會阻擋搞破壞的開發案。
我們恨,是因為環評機制有其致命的缺陷,極易受政治操作,說明如下。
一、21位環評委員中有7位官派代表,分別是環保署長、副署長;研考會、國科會、農委會、經建會、公程會等五機關的副主委。只要高層下達指令,再拉4位委員,7加4等於11,表決時就過半了。
二、其他14位委員,依法是由環保署召集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綜計處,及5位專家學者組成遴選委員會去遴聘,再由環保署長聘任。因此,要找那些人當委員,全在政府高層的掌握之中。
三、環評報告書是由開發單位委託顧問公司撰寫,此舉無疑是挑戰人性,把開發商視為誠實清純的聖人,要不造假或避重就輕恐怕很難!。
因此,依據歷來經驗,除非外部壓力太大,否則只要高層指示,沒有什麼案子是不能過的。
對於社會運動而言,除了在環評會上聲嘶力竭,或者不斷提出挑戰開發單位的論述外,能否營造足夠的社會壓力,才是關鍵。這說明了,環評會向來不只是理性、專業論辯的場域,更是政治的角力場。
環評法誕生於環境公害烽火連天的年代,賦予環評會「否決權」,就是要導正開發至上的經濟發展模式。以今日情勢來看,這仍然是必要且進步的設計。
但問題其實出在「高層」。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習慣性亂開支票,決策過程粗糙,往往一個開發案都還沒進行環評,就對外宣示這是既定政策,一定要做。一旦送進環評會,當然想方設法把手伸進去。如果開發案遭環評會否決,豈不挑戰了行政院長、總統的權力嗎?因此,經濟部、國科會等主管機關,總是全力為大財團護航,從不考慮社會、環境等外部代價。
環評爭議如何解?答案是:
一、立法禁止總統、行政院長,在未通過可行性評估與環評前,逕行重大建設之決策或支持某開發案。
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可行性評估階段,就應該納入資訊公開、民眾參與的機制,讓決策者充分理解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風險;讓社會充分討論;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避免讓環評成為唯一的戰場。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前環保署環評委員
對於環評我們是又愛又恨!
我們愛,是因為依照環評法,環評可以評估的範疇包括了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生態等可能影響,同時又具有「否決權」這把尚方寶劍,所以有機會阻擋搞破壞的開發案。
我們恨,是因為環評機制有其致命的缺陷,極易受政治操作,說明如下。
一、21位環評委員中有7位官派代表,分別是環保署長、副署長;研考會、國科會、農委會、經建會、公程會等五機關的副主委。只要高層下達指令,再拉4位委員,7加4等於11,表決時就過半了。
二、其他14位委員,依法是由環保署召集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綜計處,及5位專家學者組成遴選委員會去遴聘,再由環保署長聘任。因此,要找那些人當委員,全在政府高層的掌握之中。
三、環評報告書是由開發單位委託顧問公司撰寫,此舉無疑是挑戰人性,把開發商視為誠實清純的聖人,要不造假或避重就輕恐怕很難!。
因此,依據歷來經驗,除非外部壓力太大,否則只要高層指示,沒有什麼案子是不能過的。
對於社會運動而言,除了在環評會上聲嘶力竭,或者不斷提出挑戰開發單位的論述外,能否營造足夠的社會壓力,才是關鍵。這說明了,環評會向來不只是理性、專業論辯的場域,更是政治的角力場。
環評法誕生於環境公害烽火連天的年代,賦予環評會「否決權」,就是要導正開發至上的經濟發展模式。以今日情勢來看,這仍然是必要且進步的設計。
但問題其實出在「高層」。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習慣性亂開支票,決策過程粗糙,往往一個開發案都還沒進行環評,就對外宣示這是既定政策,一定要做。一旦送進環評會,當然想方設法把手伸進去。如果開發案遭環評會否決,豈不挑戰了行政院長、總統的權力嗎?因此,經濟部、國科會等主管機關,總是全力為大財團護航,從不考慮社會、環境等外部代價。
環評爭議如何解?答案是:
一、立法禁止總統、行政院長,在未通過可行性評估與環評前,逕行重大建設之決策或支持某開發案。
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可行性評估階段,就應該納入資訊公開、民眾參與的機制,讓決策者充分理解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風險;讓社會充分討論;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避免讓環評成為唯一的戰場。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前環保署環評委員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工業污染】中科案三輸.誰之過?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中科三期被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工,媒體皆曰農民、產業、制度三輸。筆者忝為當年參與審議的環評委員,茲提以下回顧及建言供社會參考。
中科三期分為后里和七星基地,后里基地審查過程中,包括筆者在內的多位委員,發現許多關鍵課題始終未能釐清,要求進入第二階段環評,這些理由包括了:中科后里基地緊臨鯉魚潭淨水廠,將污染大台中地區300萬人用水;枯水期要調撥農業用水每日約5.4萬噸,概估最高約有1,625公頃水稻之灌溉受影響,要被迫休耕;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等。
然而,當時的民進黨政府為了提昇重大投資案的效率,對環評會施加不當壓力,把環評委員視為投資絆腳石,大會召開前夕,行政院高層甚至直接致電向委員關切。因而,如此重大爭議的案件,從初審會到環評大會表決通過,只花了102天(2005.11.17~2006.2.27);七星基地的課題類似,我和幾位環評委員極力主張要進入二階環評,然而,最終投票表決還是有條件通過,只花了98天審查(2006.3.23~2006.6.30)。如此強渡關山的審查,埋下日後難以收拾的殘局,可說是「呷緊弄破碗」!諷刺的是,至今國科會、中科管理局仍以當初通過環評的「高效率」沾沾自喜。
國民黨上台之後,對環評會的掌控更加嚴密,一方面完全排除了具有環保團體背景的專家學者擔任環評委員;二方面,中科四期在不顧弱勢農、漁民的生存,彰化地區地層下陷,空污、水污、健康風險等重大爭議下,還是強勢通過了。更離譜的是,當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結論時,環保署竟然一再硬拗不必停工,甚至動用納稅人資源刊登廣告反駁最高法院的裁定,引起全國法界一片譁然,形同公然挑戰台灣的法治,逼得農民和環保團體再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聲請停工,這場法律戰整整虛耗了七個多月。近日,令人憤怒的是,閣揆在面對高等法院裁定停工,仍在耍嘴皮的說「停工不停廠」,連司法判決都不願意遵守,果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為了護航大財團的開發,環評制度做為環境把關者的角色,在二大黨的玩弄之下,公信力蕩然無存,衡諸中科的三輸困局,前後任主政者都欠人民一個道歉。
行政法院對中科三、四期所做的裁決,對居民和環保團體來說,無疑是遲來的正義,更大大提振了人民對司法的信心。企盼行政院、國科會、環保署自我反省,勿再重蹈覆轍,拿出誠意收拾善後。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前環保署環評委員
與環評有關的文章探討:http://leekc-95kh.blogspot.com/search/label/%E7%92%B0%E8%A9%95
中科三期被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工,媒體皆曰農民、產業、制度三輸。筆者忝為當年參與審議的環評委員,茲提以下回顧及建言供社會參考。
中科三期分為后里和七星基地,后里基地審查過程中,包括筆者在內的多位委員,發現許多關鍵課題始終未能釐清,要求進入第二階段環評,這些理由包括了:中科后里基地緊臨鯉魚潭淨水廠,將污染大台中地區300萬人用水;枯水期要調撥農業用水每日約5.4萬噸,概估最高約有1,625公頃水稻之灌溉受影響,要被迫休耕;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等。
然而,當時的民進黨政府為了提昇重大投資案的效率,對環評會施加不當壓力,把環評委員視為投資絆腳石,大會召開前夕,行政院高層甚至直接致電向委員關切。因而,如此重大爭議的案件,從初審會到環評大會表決通過,只花了102天(2005.11.17~2006.2.27);七星基地的課題類似,我和幾位環評委員極力主張要進入二階環評,然而,最終投票表決還是有條件通過,只花了98天審查(2006.3.23~2006.6.30)。如此強渡關山的審查,埋下日後難以收拾的殘局,可說是「呷緊弄破碗」!諷刺的是,至今國科會、中科管理局仍以當初通過環評的「高效率」沾沾自喜。
國民黨上台之後,對環評會的掌控更加嚴密,一方面完全排除了具有環保團體背景的專家學者擔任環評委員;二方面,中科四期在不顧弱勢農、漁民的生存,彰化地區地層下陷,空污、水污、健康風險等重大爭議下,還是強勢通過了。更離譜的是,當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結論時,環保署竟然一再硬拗不必停工,甚至動用納稅人資源刊登廣告反駁最高法院的裁定,引起全國法界一片譁然,形同公然挑戰台灣的法治,逼得農民和環保團體再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聲請停工,這場法律戰整整虛耗了七個多月。近日,令人憤怒的是,閣揆在面對高等法院裁定停工,仍在耍嘴皮的說「停工不停廠」,連司法判決都不願意遵守,果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為了護航大財團的開發,環評制度做為環境把關者的角色,在二大黨的玩弄之下,公信力蕩然無存,衡諸中科的三輸困局,前後任主政者都欠人民一個道歉。
行政法院對中科三、四期所做的裁決,對居民和環保團體來說,無疑是遲來的正義,更大大提振了人民對司法的信心。企盼行政院、國科會、環保署自我反省,勿再重蹈覆轍,拿出誠意收拾善後。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前環保署環評委員
與環評有關的文章探討:http://leekc-95kh.blogspot.com/search/label/%E7%92%B0%E8%A9%95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