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必須通過的七大理由 文☉李根政(2003.1) 92年度營建署編列了馬告國家公園籌備處4,230萬的預算,準備進行自然資源保育、人文資源保育、部落地圖的調查,做為計劃書擬定之依據;以及部落人才培訓、環境教育、說明會等工作之推動。這是四年來搶救棲蘭檜木林運動的重大關鍵,然而,目前正面對高金素梅、部落工作隊等反對者的阻擋,意圖在國會刪除這項預算,近日內朝野正進行激烈攻防。 保育團體基於七大理由,呼籲朝野各黨立委,支持馬告國家預算的通過: 一、 有預算,才能進行資源調查!確保檜木林得到完整的保護。 國家公園成立的程序,是透過公告範圍,然後進行調查、研究,擬定國家公園計劃書,待計劃書通過後再正式成立。因此,反對者質疑:「一座尚無任何國家公園計劃擬定的園區,卻是先行編列大筆預算成立籌備處預算」,這樣的說法不符國家公園設立的程序。 而所謂「一萬公頃原始巨檜林地未劃入國家公園」之說,其中半數屬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已經受到保護,討論的意義不大;而其他部分則有待驗證,如果驗證後認定保護的範圍要擴大,當然樂觀其成。 況且,有了預算,才能進行更細緻的資源調查,進行國家公園五大分區的規劃,確保檜木林得到完整的保護。 二、 有預算,才能擬定國家公園計劃書!進行共管機制的實質規劃。 國家公園計劃書,是未來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藍本,馬告國家公園所揭示與原住民共存、共榮、共享的理想,以及共管機制的實質內涵,就是需要在計劃書中落實。保育團體一向主張,計劃書的擬定過程,必需突破舊有運作模式,讓原住民充分參與、甚至主導,讓保育團體參與與監督。 沒有預算,就沒有理想的國家公園計劃書。 三、 有預算,才能進行徹底的對話、溝通! 馬告的爭議,除去少數人士刻意操弄族群問題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溝通、對話的不足。過去二年,由於政府沒有明確的經費用於支應馬告推動所需之各種工作,以致在溝通的量和質上,都有待加強。 保育團體一向主張,馬告在設籌備處後,應投入資源進行更多的對話、溝通,建立各項可行的制度,然後再正式成立,這些工作一定要有明確的經費編列。 四、 有預算,才能進行原住民人才培訓! 新國家公園籌設到運作的過程中,一項重大的意義即在培養原住民經營管理山林的人才與經驗。這是「共管」或是「自治」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有了預算,才可以進行馬告週邊部落的人才培訓!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