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當地球公民協會反對台電大林廠擴建案,已對台電公司形成壓力之際,網站上出現一封留言:「我真的真的懷疑,你只是把反對大林電廠擴建當舞台,也真的真的懷疑,你和龍風電廠的關係」。對此,我回應如下:
這位朋友:
對於在2005-2007年擔任環評委員的個人而言,龍風發電計畫確實是個困難的抉擇。
這座位在台中火力發電廠旁的龍風發電計畫,在考量中部空品已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實是不應讓其通過。
但是,以環評會的結構,官派委員只要再加上4位專家委員,即便我們民間所推薦的委員全數反對,這樣的案子送到大會一樣會被通過。
以台灣民間環境運動的能量,我們不可能抵擋經濟部所規劃的第四波民營電廠的開放計畫,更很難抵擋台電公司所有燃煤電廠的更新擴建。在有限的審議空間下,我們只好衡量──龍風計畫如果能通過,對環境態度非常草率的台電公司而言,是一大刺激,有助於以此例逼迫台電提昇發電效率、環保標準。
龍風是日資公司,個人並不支持將能源事業開放給外資,更和龍風這家日本電力公司毫無關係,但jpower公司所引進的燃煤機組,相較於台電公司正在推動的和平、深澳、林口、彰工、大林等燃煤電廠,其效率及各種污染管控、環境友善措施皆超越規劃中的台電電廠。而且該公司所撰寫的環評報告誠實度相較於老大的台電公司好很多,龍風的環評報告中,明白寫出多次的民眾調查都顯示當地民眾反對的比例高,更清楚表示,只要民眾反對,他們不可能興建,因為風險太高。
因此,當時大多數環評委員都認為應該讓其通過。
很高興,由於台中縣政府的反對,龍風電廠撤出台灣,正表示只要地方政府和民眾保持強烈捍衛環境的立場,還是有機會對抗中央政府所通過的環評案;但是,反觀台電公司的開發案,即使有地方民眾的反對,但由於經濟部的支持,各種看不到、無孔不入的利益交換,多數的地方政府、民代大都選擇「有條件支持」,台電公司更不可能說出「只要多數民眾反對,台電公司不可能興建」這樣的話。
台電公司之所以討厭龍風電廠,因為其所提的環保標準和環境友善計畫,一再成為台電未來所有電廠必需回應的標準,包括這次的台電大林廠。非常期待將來台電在蓋電廠的環評過程所展現的誠實態度、環保標準及環境友善計畫能超越龍風計畫,那麼龍風案就成為過去式了。
個人在龍風計畫專案小組審查過程中所扮演角色,坦坦蕩蕩,歡迎檢驗。但亦承認每個人都有其盲點及思慮不周之處,歡迎指教。
如果您是出於關心台中的環境而表示意見,個人在此表示敬意;但如是為台電公司的利益而戰,請提出證據證明您所指稱的:「我真的真的懷疑,你只是把反對大林電廠擴建當舞台,也真的真的懷疑,你和龍風電廠的關係」。
李根政上2008/1/28
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工業污染】中油半年內連三爆,震撼大高雄〈現場紀錄與省思〉


文/李根政(2007.10-2008.1)
為了要求政府落實中油104年遷廠、確保工安,後勁居民埋鍋造飯,準備長期抗爭。
2007年7月29日(星期四),位於後勁的中油高雄廠,第六蒸餾工場發生火燒。
2007年11月26日(星期日),第六蒸餾工場發生大爆炸。
據後勁人士表示,爆炸大約發生在10月26日下午 5點 40分以前, 5點52 分發生大爆炸,社區的人形容有如幻象戰鬥機在起飛時發出的巨大聲響,講電話根本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雖然環保局說明,本次爆炸並未有毒性化學物質洩露,但社區人士說,約在下午 6點 25分下起油雨。晚上 9:30時天空下起毛毛雨,原本就已有些刺鼻的臭味,更加濃厚,即便戴著口罩仍然聞得到,雖然聞聞身上的雨滴並未有明顯的刺鼻味,但筆者站在中油東門外約略可體會什麼是油雨。
這是近幾個月的第二次爆炸,前一次在 7月 29日 ,僅是跳機引發,規模較小,但對社區居民來說,每一次的爆炸都銘印著更深的危機感與反對意識。
夜深了,後勁人仍守在煉油廠旁,守著這個可怕的鄰居,他們在等待中油給個交代,等待政府承諾的安全家園─遷廠。但我心中還想著,如果石化業這麼恐怖,何忍再遷到別處傷害同樣弱勢的人民。是不是該「關廠」,盡早規劃對環境、人民友善的就業機會?
其實後勁的煉油廠距離市區並不遠,北高雄近來住商發展迅速,筆者在離開爆炸現場,不到 7、 8分鐘車程就進入正蓬勃發展的新商圈,對比強烈,這就是高雄!(寫於2007/10/26周末夜10:47)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中油高雄廠第二真空製氣油工廠大爆炸,聲聞20公里。
2008年開春,1月5日晚間7點多的晚餐時間,位於後勁中油高雄廠發生大爆炸。後勁居民表示,北至燕巢深水,南至美術館區,都可聽到巨響,個人也是見證人之一。
去年的7月29日、10月26日,高雄廠的第六蒸餾工場陸續發生了二次爆炸,在後勁居民和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下,中油公司才於11月9日於鳳屏宮前公開道歉,保證會改善工安,沒料到今年的1月5日晚間,第二「vc2」(真空製氣油工廠)發生了爆炸,且比前二次更嚴重。前二次的爆炸至今未有任何調查報告,中油公司高層無人為此負責,工安不僅沒有改善,還持續惡化,實是草菅人命。
高雄廠在本次爆炸同樣是牛步反應,爆炸發生後40分鐘,後勁居民集結新北門,竟無人出面說明;後勁居民要求中油高層南下說明亦未獲廠方正面回應,居民在忍無可忍情況下,於晚上8:10左右首度衝進廠房,然距爆炸現場約100公尺處即籠罩強烈化學氣體,乃撤退。晚上8:30左右,連環保署的化學災害應變小組都被中油阻擋於門外。
在中油接二連三發生爆炸,居民飽受威脅的情況下,後勁五輕鄉遷廠促進會成員,於晚間10點左右搭起棚架,請出聖雲宮的保生大帝,決定長期抗爭;夜深了,許多居民仍守在中油新北門外,近12點,李玉坤董事長宣布了圍廠抗爭的決定,由各里排班,直到中油給個滿意的交代為止。後勁居民持續的抗爭,為的是爭取基本的生存、環境權。
我們該繼續忍受這樣的高風險、高污染產業嗎?經濟發展非得以犧牲弱勢人民為代價嗎?(寫於2008/1/6)
2008年1月28日(星期一),六個月連三爆,後勁居民召開里民大會,決定持續圍廠。
有鑑於六個月內中油高雄廠連續三次爆炸,一次比一次嚴重。後勁居民從一月七日已展開圍廠,至今已進入第22天。
後勁居民向中油訴求,董事長潘文炎為連續的工安事件下台以示負責,政府應告知後勁104年中油遷廠的預定地,勿拖延時間,而引發後續更大的抗爭;整廠立即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再有爆炸事件,整廠停止營運。但未獲任何回應。
今天晚上7:30至9:20分,後勁五里舉辦里民大會,決議由5里102鄰動員持續圍廠,每日每鄰派一人參加,直到中油有明確回應為止。對於只寄戶在後勁卻未實際參與圍廠行動的幽靈戶,多人表示對於圍廠的輪值班表須明確規定寄戶也須參與輪值參與圍廠行動,若未出席者則取消其該享有之福利。還有居民表示,希望在農曆1月13日,懇請保生大帝到中油高雄總廠繞境,祈求老祖護佑家家戶戶平安。(寫於2008/1/28)
從一月七日開始,後勁居民在中油高雄廠新北門的圍廠行動現場。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我與社運】2008年中央通訊社十大潛力人物獎──李根政獲獎感言
感謝主辦單位中央通訊社和評審委員的抬愛,創造了這個機會,讓我得以站在這裡發表感言。
1993年我輾轉從金門、台南市,到了高雄任教,課餘時間,我在空氣污濁、車聲鼎沸的民族路旁,戴著口罩畫著殘破的半屏山,也畫著生機盎然、充滿熱帶氣息的柴山;1998年,我捨棄了畫筆,走過汙染的大地、殘破的山林,改以文筆、照片關懷這片土地,在行政、立法部門,在街頭投入一場又一場的環保運動,一個新移民就此與這片土地連結。2007年我選擇辭去教職,成立了地球公民協會,對於這樣的因緣,我內心充滿感恩。我一直認為,能找到自己生命道路的人是幸福的,有機緣為社會付出當感恩。
「得獎」似乎是作為一種社會價值標竿,但吊詭的是,當代社會越受尊崇、學問越高、賺錢最多的人(或企業),往往是對地球環境傷害最大的人(企業)。
今日的社會精英的作為大都只利益自己,而非利益地球上的眾生。人類在短短200年左右的工業革命即將摧毀化育46億年的地球,物種於分分秒秒中消失;同樣的,台灣經過四、五十年經濟發展,犧牲了最弱勢的農民、漁民,剝削了不會講話的森林、土地和河川!幾十年前可以「摸蛤仔兼洗褲」、大口呼吸的天然環境,已被斷送,留給子孫的是汙濁的大地。最大的推手,不就是主導國家大政、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精英?或許,該重新設計一把尺,重新定義「成功」的人。因此,對於獲獎,我期許自己可以成為,「減少人類對地球生界傷害的潛力人物,而非破壞地球的潛力人物」。
在這十幾年間,個人和許多環保社運界的朋友,螳臂擋車的從事山林保護、對抗不公義的大財團與政府政策,這一路上,雖然遭遇許多的困難,眼看國土危碎,不時有著錐心之痛,但是,我遇到了非常多美好、無私的心靈,給予非常多的支持,這種與社會善心網絡緊緊相連的感覺真好,我的得獎,其實也就是這些善心網絡得獎,這條利益地球眾生的道路獲得肯定。
特別要感謝的是一路護持我的另一半──李怡賢老師,以及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樹立典範、一路提攜的師長們,尤其是陳玉峰教授;更要感謝這一路上許多共同奮鬥的伙伴。
今年的立委選舉結果,令人憂心國家社會的公共利益極有可能在一黨獨大、政治分贓的過程中不斷被犧牲。過往以破壞環境、犧牲弱勢來換取表面經濟成長的發展模式,可能會更加嚴重。
此刻的台灣,更需要強大的民間監督力量,才能稍稍制衡。
環境保護不只關心當代的公平正義,更追求跨世代的公平正義,土地是滋養文化、社會、經濟的根,建立台灣人集體對土地的認同,才能超越黨派、族群、世代的隔閡,化解彼此巨大的鴻溝。
企盼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捍衛地球生界的行列,為自己尋求生命的出路與終極意義,也為孩子們留下一片豐饒的淨土。
祝福台灣,祝福人類走出一條不傷害大地的發展道路,願地球所有生界獲得庇佑。
謝謝大家。
李根政2008/1/22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工業污染】為高雄市環保局、市議會喝采──台電大林廠擴建計畫
地球公民協會2008/1/16
從去年起,地球公民協會在一連串的記者會、公聽會等活動下,逐漸凝聚了高雄市對台電大林廠擴建案的關注。
昨日(1/15)的環評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會中,高雄市政府、市議會、民間團體非常罕見的採取一致的立場──要求在「空污減量、二氧化碳不增量」的前提下同意其更新。由於高雄市環保局在會議上提出與台電公司重大的空污數據嚴重落差,環評委員破例的要求補件再審,請台電公司與高雄市環保局針對環評案中電廠的實際排放量計算基礎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後,再送件以召開第四次專案小組。
本次會議中,高雄市環保局的表現令人喝采,充分展現捍衛高雄市環境品質的立場。代表發言的許志成股長帶著環保局一科準備的生動簡報,明確指出台電公司以核可量為計算基礎,低估了擴建案對高屏空污的影響,且傳達陳菊市長「除非我不當市長,否則堅決反對此案通過」態度,讓環評委員不得不正視這個課題。
同時,高雄市議會在前一天臨時會中,以超高效率通過了一項決議,強烈要求台電大林廠之更新應達所有空污減量,二氧化碳不增量的目標,且應落實政府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連署本案的吳益政議員特地北上與會,表達市議會反對污染增量的立場,令看守台灣協會的謝和霖先生刮目相看,直呼高雄市議員的水準比台北市好太多了。(該提案由黃石龍副議長領銜,連署的議員,包括吳益政、陳信瑜、鄭光峰、林國正、周鍾讚、黃添財、梅再興、楊色玉、黃柏霖、許崑源等跨黨派議員。)
對於首次由三方合作共同捍衛環境的模式,本協會表示十分肯定。有鑑於本案的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地球公民協會、柴山會、綠協等關切本案的團體將持續保持關注。
有關本次環評案,聯合報的記者朱淑娟小姐、中國時報記者林倖妃小姐全程參與,做了完整客觀的報導,請大家參閱;另自由時報也有一小則報導。
-------------------------------------------------------------------
大林電廠增燃煤機組 環團嗆聲【2008/01/16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高雄市空氣品質全台倒數第一,正當中央、地方全力尋求改善之際,台電卻提出大林電廠發電機組更新計畫。如擴建成功,大林廠的二氧化碳、懸浮微粒排放量將暴增近三倍。環保團體表示,此案將使高雄市空氣品質倒退十年。
環保署昨天舉行大林電廠更新擴建第三次環評審查會,包括高雄市環保局、市議員吳益政、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李根政等多個環保團體到場,反對台電大林廠任何增加懸浮微粒、二氧化碳的擴建計畫。
高雄市環保局代表也到場表達反對立場,並轉述市長陳菊在市政會議所提,「除非我不當市長,否則堅決反對此案通過。」
台電提出,原有五部臨界機組(其中包括燃煤、燃氣、燃油)已運轉四十年,為了提高發電效率,將舊機組汰舊換成四部燃煤機組。發電量從一百八十萬瓦,擴增到三百廿萬瓦。
吳益政表示,過去大林電廠有燃氣、燃油機組,擴建計畫卻全改用燃煤機組,違反全球清潔能源趨勢。高雄人減汙減得辛苦,若大林電廠擴建,「高雄人全體不開車都抵不過。」
李根政表示,高雄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每年已達卅四萬噸,是世界第一,大林電廠擴建案將使高雄人均排放再暴增七噸,穩坐世界第一。環保團體並非反對擴建,是反對增加二氧化碳、懸浮微粒的擴建,台電應重新檢討機組數量,以及是否有必要發這麼多電。
環保團體表示,近年高雄市產業外移,「有必要發這麼多電嗎?」據傳大林廠的發電要北送,環團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大高雄發電,把汙染留給高雄。
環評委員指出,上月聯合國在峇里島的氣候會議,高雄市才加入國際城市聯盟承諾要減碳,大林電廠卻違反減碳原則。環評委員也認為,台電大林廠的更新計畫與高雄市的民意落差太大,有必要加強溝通。
由於高市環保局堅持大林廠汙染不能超過目前的排放量,但台電堅持應回到十年前核給大林廠的較寬鬆排放量,兩方提出的汙染計算基礎不同,審查結論要求雙方應重新協調後再送審查。
台電澄清:電量倍增 二氧化碳只多四成【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台電公司昨天表示,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計畫是改善大高雄供電品質的重要投資,更新完成後,發電量增加一倍;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增加四成,硫、氮等汙染物排放不會超過現在的總排放量。
台電表示,大林火力發電廠役齡太長,也不符合新的環保和能源需求,因此台電才投資一千多億元,更新四部機組,完成後發電裝置達一百六十萬瓩,是現在的兩倍。
台電總工程司杜悅元說,新大林發電廠完工後,二氧化碳排放一千六百八十萬噸,比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四百八十萬噸,僅增加四成。
同時,台電也承諾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後,會採用更新的集塵和脫硫設備,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其他懸浮粒排放量維持目前水準。
杜悅元表示,大林火力發電廠用的是全球最新的燃煤發電機,竣工後大高雄人的生活環境會更好。
大林電廠擴建》環署底線:排汙不增量【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台電大林電廠擴建計畫將使高雄市二氧化碳、懸浮微粒排放暴增近三倍。環保署昨天表示,高高屏是全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地區,好不容易才稍有改善,無法接受走回頭路。對大林電廠汙染排放最起碼的要求是「維持不增量」。
環保署表示,高高屏是工業重鎮,汙染負荷量相當大,有台灣最主要的石化工業、發電廠、大型煉鋼廠,光是工業部門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就是台灣地區平均的二點五倍。
高雄市機車密度冠全台,是全台平均的一點三倍。柴油客運車平均車齡十一年,大於台北市的六年,老舊車排放更大汙染量。懸浮微粒逸散單位人口排放量,高高屏也是全國最高。
高高屏空品區民國八十三年空氣品質不良率達到百分之十七,全台最差,最主要的汙染物就是懸浮微粒。歷任署長都宣誓改善高屏空氣,去年更提出「高高屏空氣三年改善計畫」。
大林電廠擴建》鄉親心聲:燒煤更汙染【聯合報╱記者謝龍田、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台電大林發電廠將新建四部燒煤機組,附近居民認為空氣汙染將更嚴重,有人堅決反對,有人主張乾脆遷村。大林廠表示,全案還在環境評估階段,將全力與居民溝通。
高雄市環保局一科科長吳家安表示,環保局並不強烈反對大林廠更新擴建計畫,但前提是更新機組後各項汙染物質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都不可以超過更新前機組的數據,「但現在看,這項前提對台電可能是天方夜譚」。
台電大林發電廠附近的鳳森里長陳清崧說,台電大林廠的新建計畫未充分和地方溝通,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到底是「蝦米碗糕」;但都認為捨天然氣改燒煤炭,空汙會更嚴重。
「中油要在大林蒲的南星計畫區建廠,台電又要蓋燒煤炭機組,大林蒲原本就髒兮兮的空氣更加萬劫不復了!」陳清崧說,他反對台電擴建及遷村,除非政府先有造鎮計畫,或是讓居民遷到中油在高雄市的成功廠區或中山路的二○三兵工廠。
龍鳳里長黃文裕說,中油要建廠、台電要擴建,又引發遷村之說,大半居民都很反對,但又能如何?真要遷村又能遷去那裡?
----------------------------------------------------------------------------
台電大林電廠要擴廠 環團喊停
林倖妃/台北報導中國時報 2008.01.16
空汙世界第一?▲台電大林電廠向環保署申請要更新並擴廠,環保署昨天審查台電所提環境影響說明書,但環保團體抨擊高雄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均量34.7噸,已是全世界第1,擴廠後燃煤數量將暴增10倍。圖為空氣汙染嚴重與電廠比鄰的紅毛港社區(前景)。(本報資料照片/林秀麗攝)
台電大林電廠要更新並擴廠,環保署昨天審查台電所提環境影響說明書,高雄市政府和議會強烈反對。他們抨擊,高雄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均量卅四.七噸,已是全世界第一,擴廠後燃煤數量暴增十倍,人均量將再增七到八噸,「全市都改騎腳踏車也沒用」。
高雄市長陳菊也表示,除非大林電廠汰舊換新並擴廠不增加空氣汙染排放量,否則她絕對不同意。
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昨天針對大林電廠更新擴建環境影響說明書進行第三次審查,開議前,地球公民協會和高雄市柴山會等團體在環保署大門口抗議,該案應以汙染減量、二氧化碳不增量為目標。
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表示,高屏空氣品質一直是全國各地最差,她曾調查發現,一年三六五天,高雄市有二八○天都是霧濛濛。且因空氣汙染嚴重,甚至會出現黃色霧氣,以致高雄市民平均壽命較台北整整少四歲。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強調,台電大林廠目前有六部機組,其中兩部為燃煤,其他四部都使用油、氣;擴大更新後,僅留下一部使用天然氣,其他五部汰換成四部,全都用燃煤,燃煤量從每年八十萬噸擴增為八四○萬噸,增加高達十.五倍。
據此估算,李根政說,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人每年高達卅四.七噸,已是世界第一高,一旦大林電廠更新擴廠後,二氧化碳人均量暴增七到八噸,全國人均量增加○.五噸,即使努力推動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甚至全都改成騎腳踏車也無法彌補。
從去年起,地球公民協會在一連串的記者會、公聽會等活動下,逐漸凝聚了高雄市對台電大林廠擴建案的關注。
昨日(1/15)的環評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會中,高雄市政府、市議會、民間團體非常罕見的採取一致的立場──要求在「空污減量、二氧化碳不增量」的前提下同意其更新。由於高雄市環保局在會議上提出與台電公司重大的空污數據嚴重落差,環評委員破例的要求補件再審,請台電公司與高雄市環保局針對環評案中電廠的實際排放量計算基礎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後,再送件以召開第四次專案小組。
本次會議中,高雄市環保局的表現令人喝采,充分展現捍衛高雄市環境品質的立場。代表發言的許志成股長帶著環保局一科準備的生動簡報,明確指出台電公司以核可量為計算基礎,低估了擴建案對高屏空污的影響,且傳達陳菊市長「除非我不當市長,否則堅決反對此案通過」態度,讓環評委員不得不正視這個課題。
同時,高雄市議會在前一天臨時會中,以超高效率通過了一項決議,強烈要求台電大林廠之更新應達所有空污減量,二氧化碳不增量的目標,且應落實政府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連署本案的吳益政議員特地北上與會,表達市議會反對污染增量的立場,令看守台灣協會的謝和霖先生刮目相看,直呼高雄市議員的水準比台北市好太多了。(該提案由黃石龍副議長領銜,連署的議員,包括吳益政、陳信瑜、鄭光峰、林國正、周鍾讚、黃添財、梅再興、楊色玉、黃柏霖、許崑源等跨黨派議員。)
對於首次由三方合作共同捍衛環境的模式,本協會表示十分肯定。有鑑於本案的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地球公民協會、柴山會、綠協等關切本案的團體將持續保持關注。
有關本次環評案,聯合報的記者朱淑娟小姐、中國時報記者林倖妃小姐全程參與,做了完整客觀的報導,請大家參閱;另自由時報也有一小則報導。
-------------------------------------------------------------------
大林電廠增燃煤機組 環團嗆聲【2008/01/16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高雄市空氣品質全台倒數第一,正當中央、地方全力尋求改善之際,台電卻提出大林電廠發電機組更新計畫。如擴建成功,大林廠的二氧化碳、懸浮微粒排放量將暴增近三倍。環保團體表示,此案將使高雄市空氣品質倒退十年。
環保署昨天舉行大林電廠更新擴建第三次環評審查會,包括高雄市環保局、市議員吳益政、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李根政等多個環保團體到場,反對台電大林廠任何增加懸浮微粒、二氧化碳的擴建計畫。
高雄市環保局代表也到場表達反對立場,並轉述市長陳菊在市政會議所提,「除非我不當市長,否則堅決反對此案通過。」
台電提出,原有五部臨界機組(其中包括燃煤、燃氣、燃油)已運轉四十年,為了提高發電效率,將舊機組汰舊換成四部燃煤機組。發電量從一百八十萬瓦,擴增到三百廿萬瓦。
吳益政表示,過去大林電廠有燃氣、燃油機組,擴建計畫卻全改用燃煤機組,違反全球清潔能源趨勢。高雄人減汙減得辛苦,若大林電廠擴建,「高雄人全體不開車都抵不過。」
李根政表示,高雄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每年已達卅四萬噸,是世界第一,大林電廠擴建案將使高雄人均排放再暴增七噸,穩坐世界第一。環保團體並非反對擴建,是反對增加二氧化碳、懸浮微粒的擴建,台電應重新檢討機組數量,以及是否有必要發這麼多電。
環保團體表示,近年高雄市產業外移,「有必要發這麼多電嗎?」據傳大林廠的發電要北送,環團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大高雄發電,把汙染留給高雄。
環評委員指出,上月聯合國在峇里島的氣候會議,高雄市才加入國際城市聯盟承諾要減碳,大林電廠卻違反減碳原則。環評委員也認為,台電大林廠的更新計畫與高雄市的民意落差太大,有必要加強溝通。
由於高市環保局堅持大林廠汙染不能超過目前的排放量,但台電堅持應回到十年前核給大林廠的較寬鬆排放量,兩方提出的汙染計算基礎不同,審查結論要求雙方應重新協調後再送審查。
台電澄清:電量倍增 二氧化碳只多四成【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台電公司昨天表示,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計畫是改善大高雄供電品質的重要投資,更新完成後,發電量增加一倍;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增加四成,硫、氮等汙染物排放不會超過現在的總排放量。
台電表示,大林火力發電廠役齡太長,也不符合新的環保和能源需求,因此台電才投資一千多億元,更新四部機組,完成後發電裝置達一百六十萬瓩,是現在的兩倍。
台電總工程司杜悅元說,新大林發電廠完工後,二氧化碳排放一千六百八十萬噸,比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四百八十萬噸,僅增加四成。
同時,台電也承諾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後,會採用更新的集塵和脫硫設備,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其他懸浮粒排放量維持目前水準。
杜悅元表示,大林火力發電廠用的是全球最新的燃煤發電機,竣工後大高雄人的生活環境會更好。
大林電廠擴建》環署底線:排汙不增量【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台電大林電廠擴建計畫將使高雄市二氧化碳、懸浮微粒排放暴增近三倍。環保署昨天表示,高高屏是全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地區,好不容易才稍有改善,無法接受走回頭路。對大林電廠汙染排放最起碼的要求是「維持不增量」。
環保署表示,高高屏是工業重鎮,汙染負荷量相當大,有台灣最主要的石化工業、發電廠、大型煉鋼廠,光是工業部門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就是台灣地區平均的二點五倍。
高雄市機車密度冠全台,是全台平均的一點三倍。柴油客運車平均車齡十一年,大於台北市的六年,老舊車排放更大汙染量。懸浮微粒逸散單位人口排放量,高高屏也是全國最高。
高高屏空品區民國八十三年空氣品質不良率達到百分之十七,全台最差,最主要的汙染物就是懸浮微粒。歷任署長都宣誓改善高屏空氣,去年更提出「高高屏空氣三年改善計畫」。
大林電廠擴建》鄉親心聲:燒煤更汙染【聯合報╱記者謝龍田、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台電大林發電廠將新建四部燒煤機組,附近居民認為空氣汙染將更嚴重,有人堅決反對,有人主張乾脆遷村。大林廠表示,全案還在環境評估階段,將全力與居民溝通。
高雄市環保局一科科長吳家安表示,環保局並不強烈反對大林廠更新擴建計畫,但前提是更新機組後各項汙染物質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都不可以超過更新前機組的數據,「但現在看,這項前提對台電可能是天方夜譚」。
台電大林發電廠附近的鳳森里長陳清崧說,台電大林廠的新建計畫未充分和地方溝通,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到底是「蝦米碗糕」;但都認為捨天然氣改燒煤炭,空汙會更嚴重。
「中油要在大林蒲的南星計畫區建廠,台電又要蓋燒煤炭機組,大林蒲原本就髒兮兮的空氣更加萬劫不復了!」陳清崧說,他反對台電擴建及遷村,除非政府先有造鎮計畫,或是讓居民遷到中油在高雄市的成功廠區或中山路的二○三兵工廠。
龍鳳里長黃文裕說,中油要建廠、台電要擴建,又引發遷村之說,大半居民都很反對,但又能如何?真要遷村又能遷去那裡?
----------------------------------------------------------------------------
台電大林電廠要擴廠 環團喊停
林倖妃/台北報導中國時報 2008.01.16
空汙世界第一?▲台電大林電廠向環保署申請要更新並擴廠,環保署昨天審查台電所提環境影響說明書,但環保團體抨擊高雄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均量34.7噸,已是全世界第1,擴廠後燃煤數量將暴增10倍。圖為空氣汙染嚴重與電廠比鄰的紅毛港社區(前景)。(本報資料照片/林秀麗攝)
台電大林電廠要更新並擴廠,環保署昨天審查台電所提環境影響說明書,高雄市政府和議會強烈反對。他們抨擊,高雄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均量卅四.七噸,已是全世界第一,擴廠後燃煤數量暴增十倍,人均量將再增七到八噸,「全市都改騎腳踏車也沒用」。
高雄市長陳菊也表示,除非大林電廠汰舊換新並擴廠不增加空氣汙染排放量,否則她絕對不同意。
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昨天針對大林電廠更新擴建環境影響說明書進行第三次審查,開議前,地球公民協會和高雄市柴山會等團體在環保署大門口抗議,該案應以汙染減量、二氧化碳不增量為目標。
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表示,高屏空氣品質一直是全國各地最差,她曾調查發現,一年三六五天,高雄市有二八○天都是霧濛濛。且因空氣汙染嚴重,甚至會出現黃色霧氣,以致高雄市民平均壽命較台北整整少四歲。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強調,台電大林廠目前有六部機組,其中兩部為燃煤,其他四部都使用油、氣;擴大更新後,僅留下一部使用天然氣,其他五部汰換成四部,全都用燃煤,燃煤量從每年八十萬噸擴增為八四○萬噸,增加高達十.五倍。
據此估算,李根政說,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人每年高達卅四.七噸,已是世界第一高,一旦大林電廠更新擴廠後,二氧化碳人均量暴增七到八噸,全國人均量增加○.五噸,即使努力推動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甚至全都改成騎腳踏車也無法彌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