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08的文章

【鄉村農業】留下永安溼地,成立自然公園

23年前台電公司在興達電廠(註一)旁,向台鹽公司買下131公頃的鹽田,其目的是為了填埋灰渣。然而,由於台鹽公司與鹽工的爭議未解,加上灰渣大都再利用賣給水泥公司,23年間大自然進入收回失土,海茄冬、欖李等海岸潮間帶植物陸續進駐,蘊育了全台僅次於台南的欖李族群。同時,根據高雄市野鳥學會在20年間所做的調查顯示,由於這裡是台南以南最大的一塊溼地,因此,是過境候鳥離開台灣前,最後的且最大的覓食中繼站。其中重要保育類鳥種包括了諾氏鷸、黑面琵鷺、東方白鸛、黑鸛、唐白鷺、遊隼、魚鷹、紅隼、彩鷸、燕鴴、小燕鷗、喜鵲、紅尾伯勞等;稀有具觀賞價值鳥種則有反嘴鴴、高蹺鴴、棕背伯勞、地啄木、黑頭翡翠、黑翅山椒鳥等,總計超過110種的鳥類出現在這塊溼地上。因此,1999年永安溼地被國際鳥盟列為重要野鳥棲地(IBA),2007年被內政部營建署指定為國家重要濕地。 △人事的爭議造就這片充滿生機的溼地。 △鹽灘上的圓形草生地 △這片溼地中深淺不一,西側和南側水深較淺,紅樹林生長良好。圖中的白色欖李花 另外,永安鹽田上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的鹽務辦公室是極富歷史價值的古蹟,為高雄大財主陳中和所建,已有90左右的歷史,2008年5月由高雄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其鹽灘結晶池為瓦盤式,是用破陶破瓦片鋪設而成,極富美感趣味與歷史價值。 △「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傳統荷蘭式的巴洛克建築,融合了部分日本和式建築風格。 △瓦盤式結晶池 隨著鹽工爭議的落幕,台電公司開始進行土地利用的規劃,首先推動的是太陽能發電計畫, 根據媒體報導, 該計畫於2007年開始規劃,預計 2011 年完工後, 發電量約為 5,600 千瓦, 需 20 多公頃的土地 ,這項計畫獲得高雄縣政府的極力支持,認為 南部產業是一項利多,有助高雄科學園區綠能產業發展。 是帶來地方發展的契機。 (2007/12/19 聯合報) 。 對於這項計畫,高雄市野鳥學會認為設置地點恰好位於 鳥類棲息最豐富的地點,一旦設置後 恐使得 ( IBA )被 除名並引來國際的壓力。經聯合高雄地區環保團體共同表達反對意見後,台電公司釋出少見的善意,提出了北移至較不敏感區位的計畫,8月25日在興達電廠召開了座談會,希望爭取環保團體的支持,然而,本人及荒野協會高雄分會、鳥會等出席代表對此計畫仍不表認同,多次向余處長表達歉難為台電公司背書...

【柴山】柴山

在柴山,人們有意識的重建人與人的人際關係,不管是上山或下山,總有笑容可掬的人們和陌生的你打招呼,今早,在中心休息區的一位阿伯主動向來來往往的朋友說,要找回過去的「人情味」。 在柴山,人們重建和自然的連結。 今早,下山時遇見了久違不見的柴山保護運動前輩洪田浚老師,和他從小在柴山混大的孩子洪立三,洪老師找已讀完研究所的立三爬柴山,說是為了讓他離開電腦桌,重新接觸大自然。 在柴山這片山林裡,草木鳥蟲、獼猴群、赤腹松鼠、老朋友、雅座泡茶挑水的山友們、熱情的高雄人,造就了柴山特有的味道,讓人開放心扉,在水泥叢中保留著一股清新的活力,也許這就是人們每天來這裡「上班」的原因。 因此,每一次爬柴山,在人山口我總是先培養對這座山感恩、尊敬的情緒,然後調勻呼吸的一步步有意識的向前行。 李根政2008.8.19

【金門】關於畫圖

三十歲以前我實踐著藝術家之夢,在教書之餘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努力著畫圖、寫書法、看藝術、文學方面的書籍,我畫著金門古寧頭海埔地、田野的風景,然而,許多畫中的風景常常因為道路、風水、耕種…,或者人們不喜歡樹木、野地的100種理由而消失。 移居高雄後,我在這個水泥叢林中找不到描繪的對象,苦悶的我只好戴著口罩畫著採礦後的悲情半屏山。幸好,認識了柴山,我似乎重新燃起繪畫的熱情,在課餘時間勤勞的拿著毛筆描繪這片密密麻麻的森林,不斷地去讚嘆眼前我看到的山林。 我在金門畫圖時,常常奮力去描繪一片樹林,總覺得即便窮盡一生的力氣也無表達這片林子的美於萬一,把自己畫的水彩畫往地上一丟,再豐富深沈的色彩,在大地面前都黯然失色。當畫中風景消失,我不禁自問,保護畫中的實體生命,或著為他們「畫遺像」,何種重要? 1998年後,就很少畫圖了,畫圖真的需要一股衝動,至於這股衝動的來源是什麼,則要看機緣。8月10日,我在慈湖的海埔地看著一個魚塭正由草生地要演替成森林,看著木麻黃在風中搖曵,看著遠處的小樹在魚塭旁開展新生命,聽著海埔地的蟲鳴,天空上成群的飛鳥,不知怎麼的,我又想畫圖了,而且並不再意畫得好不好。

【工業污染】轉載給王永慶董事長的公開信(陳定南1990.12.05)

當年在雲林縣長廖泉裕和議長張榮味帶領下,支持六輕進駐雲林的人,該重新看看這封信, 現在歡迎國光石化到雲林台西、彰化大城的人,更該看這封信。 台灣人民和土地已被石化業蹂躪40年,我們還要再忍受下一個40年?等到石油乾涸的那一天才結束夢魘? ----------------------------------------------------------------------------------- 「對宜蘭縣有益就歡迎 無益就不歡迎」 我的立場一貫不變 陳定南給王永慶的公開回信 王董事長,久違了!突然接到你的信,十分意外,你在信中說我對「六輕」在態度上前後一百八十度轉變,事實上,這九年來,我對任何投資案件的立場,始終一貫不變,「祇要對宜蘭縣有益就歡迎;對宜蘭縣無益就不歡迎」。1986年10月底的立場就是如此,1987年4月中旬,你親自到宜蘭縣龍德工業區的台化廠舉行說明會,縣政府派人當場提出汙染總量測定的泡泡理論,也是秉持同樣的立場,稍後縣府發現六輕的汙染總量非封閉性的蘭陽平原所能承受,就確定不歡迎的立場。1987年10月上旬,你到縣政府前來當面洽談,會上,我十分堅定地表示縣府不歡迎六輕;1987年12月13日 ,電視對談,縣府還是重申反對的立場。 台化龍德廠的事實 環保署指為台灣污染榜首 王董事長,從你投資石化工業迄今已三十餘年,你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中確有一些正面的貢獻,但是經濟開發應配合國家整體發展的需要作階段性的調整,尤其台灣地窄人稠,更需妥善而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與資源,這也就是政府訂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簡稱綜開計畫)、區域計畫以及產業升級政策的主要原因。然而你近年來卻醉心於建立超級的石化帝國,致使台灣有限的土地與資源跟隨你泥淖掉於高汙染、高能耗、低產值的行業中,而不能自拔,結果不但使綜開計畫及區域計畫的有關規定及構想,未受尊重,也使得台灣的產業升級迄今猶如老牛拖車。你原是台灣少數有實力帶動產業升級的民間領袖,可惜你一直汲汲於急功近利的短線作風,辜負了你過人的才華與實力。在「綜開計畫」及「北部區域計畫」裡面,石化專業區並不在宜蘭縣,1988年間,貴企業宣布放棄在利澤設立六輕,我們對你守法的精神仍予肯定,詎料最近捲土重來的六輕,規模更大,又包含了煉油廠,甚至七輕可能跟進。想當年,貴企業購買利澤工業區是為石化產品的二次加工,原已不符...

【工業污染】論五輕遷廠及反石化業運動

8月13日,經濟部次長鄧振中帶著中油總經理陳寶郎來到後勁聖雲宮,代表政府再度聲明五輕遷廠的承諾不變──繼續執行中,旋風式的宣示前後只有20幾分鐘,連給記者發問的時間都沒有。 然而,對後勁人來說,鄧次長此行可說是得來不易。 從去年7月至今年1月,中油公司連續三次的爆炸和火災事件,再一次激發了後勁人要求政府兌現25年遷廠承諾的意志,因此,從1月5日起在中油公司新北門進行圍廠,至今已7個多月200多個日夜。期間適逢總統大選馬英九、蕭萬長當選正副總統,後勁人和地球公民協會等環保團體透過一系列的行動,向甫當選的正副總統喊話,要求來後勁Long stay,引發媒體大篇幅報導。 這一切的鋪陳,讓馬蕭開始運用國民黨在地立委與後勁社團、民代接觸,促成了這次的宣示。 從520至今也將近三個月,這段期間為什麼國民黨政府不爽快的再宣示一次?馬上可博得重視誠信的美名? 1987年後勁反對五輕廠興建,透過圍廠、走上街頭、北上立法院等抗爭,搞得威權時代的政府,最後只好由軍頭轉任的郝伯村行政院長帶領1,000多名軍警夜宿後勁,並由經濟部長蕭萬長親自承諾25年後遷廠,此時已是1990年,遷廠日期是2015年。同時,在仁武大社居民的抗爭之下,經濟部也承諾2018年,仁大工業區也要遷廠。如此一來,等於整個北高雄石化業將連根拔起,屆時以中油為核心的石化體系要繼續發展,勢必得找另外一個地方。 於是在扁政府時代,中油和中下游的石化業者組成了國光石化公司,準備在雲林台西(離島工業區)發展成上中下游整合的石化專區。不料在提送環評時,遭到環保團體、蚵民、漁民的抗爭,被環評委員認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要求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國光在台西設廠似乎面臨著不確定的風險。 相對的,彰化縣政府和大城鄉正敞開雙臂,歡迎國光石化的設廠,在鄧次長來高雄之前,政府剛敲定要將生產石化原料的基地移至彰化大城,煉油則移至高雄的大林埔或南星計畫區。另外,林園三輕乙烯的產能從23萬噸提昇到60-80萬噸的更新計畫,則剛在7月31日通過環評專案小組,對經濟部和中油公司來說,可以算是吃下定心丸。因此,我們推測就是這種情勢下,鄧次長才會南下向後勁居民再次宣示。 欣喜與憂慮 做為一個長期反對石化工業的環保運動者,能夠見到後勁人18年的堅持,不為回饋金收買的志節,終於得到應有的社會與歷史正義,當然打從心中欣喜,我相信所有後勁人...

【鄉村農業】記南山林道與古寧頭

八月初,回到老家金門古寧頭探視年邁的母親、家人,還有土地上的草木、野生動物。 每天早晨我騎著單車從北山家裡出發,走南山林道接北山的農路,從車站繞回家。 出了家門,我的左手邊是國家公園管理站(原金源遠.李錫奇老家)、風獅爺、水尾塔、關帝廟,右邊則是雙鯉湖,一路往慈湖方向走,道路兩旁原本是高大的木麻黃,如今大部分已被颱風吹倒或人為剷除,幾年前種上的樟木長得還不錯,沿途正在進行道路兩旁的美綠化工程,他們把邊坡上的野生植物全部剷除,然後整地、修整邊坡,種上草皮、灌木,草皮是清一色的假儉草,灌木就是金露花、杜鵑花等。 這條路兩側,一邊是慈湖,在每年九月過後,就可見到數千隻的鸕鷀,整片的木麻黃林上滿是他們白色的糞便,遠看彷彿降雪一般;另一邊則是南山的旱田,這裡的旱田非常迷人,由於未經土地重劃,找不到一塊方正的田地(南山人用種植地瓜的棵數來說明田地的大小),為了要防風,每塊田之間都刻意種植五節芒或者任其次生演替形成灌木叢,這裡恰恰成了野生動植物的庇護地,苦楝、枸杞、潺槁樹、朴樹、五節芒…,一些本地的鄉土植物,隨著時令的變化,綻放著美麗的生機,同時這提供了環鵛鴙等鳥類最佳的棲地,晨昏時常可見一家子的環鵛鴙在田間散步。今天,南山林道旅程的終點,就是由驚嚇起一隻路旁的環鵛鴙所劃下的。 △水尾塔 △從北山往慈湖的道路旁有一些池塘,常見已成留鳥的花嘴鴨 由於務農人口老化,加上早已不靠此維生,今天的南山,幾乎沒人在種田了,早些年,這些旱田常呈廢耕狀態,田裡長著白茅,每逢開花季節,在這開闊的天地間,簡直迷死人,現在大部分都出租給北山的一位大農戶種植高梁或麥子,休耕作物則是油菜,一千栽的田地,每年象徵性的收取300元的租金。 △南山的旱田中一條蜿蜒的小路 △春天裡朴樹的嫩葉與花朵 △大型耕耘機後面跟著大群的八哥 金門是一個非常貧瘠的地方,今天幾乎所有的糧食都靠從直接或間接從台灣進口,過去農業能夠養活的人口本就不多,以致下番(到南洋)者眾,然而,我們一家近十口就是靠父母親在約15分地上辛苦耕耘,加上潮間帶的牡蠣田養大的。農業勞動的價值如果是用來養活人口,其重要性無可取代;但如果要轉換為金錢價值,置於當代消費洪流中,則幾一文不值。 當代文明的特徵之一是盡可能貶低食物的價值,而提高由科技主導的工業產品的價值,輔以廣告、包裝,刺激消費慾望,不斷哄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