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根政2008.3.29
為了台電大林廠更新擴建案,筆者在高雄拜會三位立委,一藍二綠。
這次的拜會,經協會的淑文事前連繫,向服務處說明拜會緣由,事先傳資料,三方都安排在立委的「選民服務」時間碰面。3月27日週四晚上10點,我準時到達第一個立委的服務處,剛從台北回高雄委員,已在進行選民服務,來尋求委員服務的人如同看診般依序進入內室與委員面談,我算不錯,排在比較前面,約莫二組人馬離開,就輪到我了,和立委有點認識,但不熟,很快的,我拿出筆電介紹這個議題,「台電更新後,燃煤量增加5倍,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增加近3倍,衝擊市民健康,尤其呼吸系統、兒童氣喘為最;另CO2增加1,000多萬噸,高雄市民人均增加至少7噸,將穩坐世界第一等等…」,立委認真的聽著,完全支持我們的訴求──「空污要減半,二氧化碳絕對不能增量」,現場跟助理說這個議題很重要,要求明天馬上和台北辦公室連絡,了解台電預算和環評進度。這場遊說前後約5分鐘,成效當然要持續觀察後續發展才有定論,但說實在的,這樣的服務實在效率高,誠意也不錯。要離開時,人越來越多,緊靠牆壁「候診」的座椅幾乎坐滿。臨行前,我不禁向立委表達,「當立委真辛苦」,委員答說,「你以為我在做著玩?」
拜會第二位立委的時間約在3月29日週六早上10:30,一到現場,真是門庭若市,來陳情、請託、關說之選民,已擠滿騎樓、一、二樓,辛苦的立委則在三樓做服務。同樣來尋求協助的一位里長伯,算是舊識,眼看我們被排得很後面,連忙要讓出他們的看診順序,向助理爭取讓我們可以早一點和委員見面,助理端來咖啡招待,略表歉意,請我再等候。
委員的服務處桌上擺著一疊陳情案件申請書,一如醫療紀錄。因為擺得實在太明顯了,忍不住看了幾眼。請領各種補助款、糾紛和解、關說人事…,案件五花八門,簡而言之,無非就是各種私人事務或利益之請託。閒著就和里長談起選民服務,里長伯說,我們的人民,常常為了一些補助款,進行請託,明明資格於法不符,就從里長開始請託處理,里長不成就找議員、議員再不成就找立委,非得弄成不可。
大概等了一個小時吧,終於被請上三樓。旁聽到二個案件,一個是居民反對變電所擴建案,一個則是個人財務糾紛。輪到我們了,委員誠意了解,對我們的訴求也認同,承諾會提出臨時提案,我們也交換了一些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策略。前後差不多5分鐘左右的拜會,同樣的讓我感到效率很高,誠意夠。
下午3:00,我們依約到達第三位立委的服務處,與前二位立委服務處幾乎同樣的場景,只是規模略小,但騎樓下仍是人聲鼎沸,牆上貼著幾位律師義務法律服務的輪班表,助理們細心的整理「病歷表」,請選民稍安勿燥,安排著「看診」的先後順序。大約二十分鐘後,手中拿著便當的立委到了服務處,幸運的,我們是第一個「病人」,立委很快就表示已了解這個案件且表達反對,但還是需要有地方反對的聲音,比較師出有名,他鼓勵我們找里長、居民出來,他可以免費、免油錢借給我們宣傳車,約5分鐘後,我們離開了服務處。
不曉得大家對於立委們如此細膩、專業,完全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的服務精神有何看法?
我要問的是,立委的職責是什麼?擁有議決國家層級法律案、預(決)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等重要職權的立法委員們,一個月國家所支付的36萬元助理費(含加班費),到底在處理什麼事情?一個月10萬元的選民服務費足夠支撐服務處嗎?以我見聞的規模,實在不可能。
這樣專業、制度化的選民服務,背後代表的是什麼?
個人權益本來就應受保障,當受到侵害、不當處置時,也應該據理力爭,尋求正義,然而,立委服務處中門庭若市的求助者,是代表什麼?民眾對政府依法行政信心不足,行政效率太低、官僚瞞頇,司法不公、品質不佳,欠缺基本的社會支援系統,弱勢的老百姓求助無門,以致立委都得兼做法律服務或轉介?還是人民愛走後門,關說鑽營成性,非得找一個特權靠山,各顯神通!
如果立委服務績效良好,到了選舉,必以「鐵票」回報立委們「為我出頭」的「恩情」,維繫彼此利益?如果績效差,則另尋靠山。至於立委們是不是靠買票當選,會不會污錢,問政表現如何,與我何干?我不知道這些選民比例占多少?但在立委減半、單一小選區的新選制下,要服務的選民必定加倍,沒服務就沒椿腳,肯定連選都不必選,區域立委中即便有一點理想性格,恐怕也會身陷選民服務、紅白帖的泥淖中,無力自拔;那不分區立委呢?以現有名單要不就是派系、財團,要不就是舊權貴,有一點進步理念的立委,在113席幾稀矣?
雖然我們拜會立委們的結果還算滿意,但是,當代表公共利益的環保團體和個人請託「服務案件」被等同看待時,合乎比例原則嗎?
台灣半世紀的威權統治、教育洗腦,確實成功造就人民只顧好自己,不管公共事務的習性。然而,政治解嚴已20年了,握有選票的人民,決定了政黨的二度輪替,我們批評兩黨的惡鬥、政治的腐敗,但人民又進步多少?過去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政府產生什麼樣的人民」;如今我們得自省「有什麼樣的人民,就產生什麼的政府。」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水資源】戮破湖山水庫的謊言(民生用水、烏腳病、八色鳥保育)
文◎李根政
三月五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曾刊出方偉達先生所寫之台灣八色鳥,何處是家一文,其核心觀點主張水庫興建與八色鳥保育並不衝突,認為可以透過人為營造適合八色鳥的棲息環境,同時以雲林人至今飲用地下水有得烏腳病之疑慮來強化建水庫之正當性。
對於此一似是而非,根據錯誤資料而產生之論述,筆者回應如下:
一、湖山水庫自1997年環評初稿完成至今已歷8年,其開發目的是為提供雲林離島工業區之用水,根本不是民生用水。然而,開發單位在保育團體不斷質疑下,不得不改口,對外的說詞不斷更改,一會兒說是為民生用水,一會兒又說是為了防止地層下陷,這些說詞無非只是強化建水庫的正當性,這從雲林離島工業區又要新增台塑之大煉鋼廠與八輕,可得明證,如果不蓋新的水庫,這些每日動輒數十萬噸水的高耗水產業,水要從那裡來?
二、雲林的自來水的確多數引用地下水,然而,政府在興建集集攔河堰本就聲稱每日將供應雲林民生用水20萬公噸,如果此一承諾沒有跳票,20萬公噸恰好等於目前的民生用水量,除非集集攔河堰把水都給了台塑六輕,否則就民間所知,雲林的林內淨水廠已屆完工階段,如果能開始運轉,已可解決雲林人長期飲用地下水的問題。
三、方文聲稱雲林人至今飲用地下水有得烏腳病之疑慮,此一說詞筆者從開發單位與雲林縣府耳聞多次,但這一說詞更為荒謬,筆者查閱2003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顯示,目前烏腳病最嚴重的地區為台南、嘉義沿海一帶,其患者人數分別為128與69人,而雲林縣僅3人,而且這3人可能還是從嘉南一帶所遷入者,也就是說,為了要解決烏腳病,所以不得不興建湖山水庫,完全是一派胡言。

飲用含砷地下水導致烏腳病的案例,的確在1958年後,曾盛行於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地,這些沿海地區由於居民鑿深井直接飲用地下水,因地下水含砷(與沈積層地質有關),長期飲用而罹患烏腳病。1965年台灣省政府開始實施該地區改善公共給水計劃,1971年第一期烏腳病防治計劃,發現「在流行地區裝設自來水後,新患者發生比率與五年前相比,減少72%。」(衛生署)故只要不直接飲用地下水,即能避免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依據民國2002年底省自來水公司統計,雲林縣自來水普及率達94.96%,估計只要每日增加1.27萬噸自來水即可達100﹪供應自來水,為何雲林縣府至今不為?
開發單位聲稱湖山水庫與集集堰並聯應用可增供69萬噸的水,常理判斷,與這1萬多噸之新增民生用水需求根本不成比例。
四、學界目前有部分人士,正想盡各種辦法要為建水庫背書,包括出面主導所謂的八色鳥復育計畫。然而,湖山水庫預定地不只有八色鳥保育的問題,根據開發單位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本區擁有維管束植物316種;鳥類81種,包括全世界已知分布密度最高的八色鳥,以及2種一級保育類鳥類藍腹鷴與朱鸝,12種二級保育類等;哺乳類共11科22種;爬蟲類8科32種,其中包括二級保育物種食蛇龜、斯文豪氏游蛇等8種;蛙類5科21種(全台蛙類僅31種),包括褐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等6種二級保育類物種,如果八色鳥需要保育計畫,為何上述珍貴的動植物不需要保育計畫?
更且,至今各項生態資源的調查仍存有嚴重疏漏,一開始是2000年完成的環評報告書定稿本隻字未提到「八色鳥」,今年,保育團體又揭發漏列圓葉布勒德藤、蔓蘘荷等珍稀植種以及巴氏小雨蛙等,凡此事證,顯見本區域之生物多樣性、歧異度非常高,堪稱低海拔生物寶庫,極需政府加強保護。
環境一旦破壞即不可逆,最好的保育就是保護原有的棲息地,而非破壞後再人工營造,除非開發單位能證明,人類有辦法複製一座完全一模一樣被毀掉的森林生態系,而且台灣有一塊處女地可提供營造;除非水庫的興建攸關人民的生死存亡,否則政府有什麼權利為圖利資本家,而破壞了台灣低海拔的生物寶庫與珍貴地景,另外,最難評估的是九二一地震後,該區的環境已產生極大變動,數條斷層帶都在水庫或攔河堰附近,許多學者已強烈呼籲應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與政策評估,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只是證明執政者完全站在資本家一方,違背人民、世代之公義,民間將動員最大能量阻止此一大破壞之工程。
(本文在3月6日投書中國時報,希望能即時回應方先生的說詞,以正社會視聽,可惜未獲採用,只能採民間自力救濟方式散播,在此小註。)
三月五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曾刊出方偉達先生所寫之台灣八色鳥,何處是家一文,其核心觀點主張水庫興建與八色鳥保育並不衝突,認為可以透過人為營造適合八色鳥的棲息環境,同時以雲林人至今飲用地下水有得烏腳病之疑慮來強化建水庫之正當性。
對於此一似是而非,根據錯誤資料而產生之論述,筆者回應如下:
一、湖山水庫自1997年環評初稿完成至今已歷8年,其開發目的是為提供雲林離島工業區之用水,根本不是民生用水。然而,開發單位在保育團體不斷質疑下,不得不改口,對外的說詞不斷更改,一會兒說是為民生用水,一會兒又說是為了防止地層下陷,這些說詞無非只是強化建水庫的正當性,這從雲林離島工業區又要新增台塑之大煉鋼廠與八輕,可得明證,如果不蓋新的水庫,這些每日動輒數十萬噸水的高耗水產業,水要從那裡來?
二、雲林的自來水的確多數引用地下水,然而,政府在興建集集攔河堰本就聲稱每日將供應雲林民生用水20萬公噸,如果此一承諾沒有跳票,20萬公噸恰好等於目前的民生用水量,除非集集攔河堰把水都給了台塑六輕,否則就民間所知,雲林的林內淨水廠已屆完工階段,如果能開始運轉,已可解決雲林人長期飲用地下水的問題。
三、方文聲稱雲林人至今飲用地下水有得烏腳病之疑慮,此一說詞筆者從開發單位與雲林縣府耳聞多次,但這一說詞更為荒謬,筆者查閱2003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顯示,目前烏腳病最嚴重的地區為台南、嘉義沿海一帶,其患者人數分別為128與69人,而雲林縣僅3人,而且這3人可能還是從嘉南一帶所遷入者,也就是說,為了要解決烏腳病,所以不得不興建湖山水庫,完全是一派胡言。
飲用含砷地下水導致烏腳病的案例,的確在1958年後,曾盛行於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地,這些沿海地區由於居民鑿深井直接飲用地下水,因地下水含砷(與沈積層地質有關),長期飲用而罹患烏腳病。1965年台灣省政府開始實施該地區改善公共給水計劃,1971年第一期烏腳病防治計劃,發現「在流行地區裝設自來水後,新患者發生比率與五年前相比,減少72%。」(衛生署)故只要不直接飲用地下水,即能避免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依據民國2002年底省自來水公司統計,雲林縣自來水普及率達94.96%,估計只要每日增加1.27萬噸自來水即可達100﹪供應自來水,為何雲林縣府至今不為?
開發單位聲稱湖山水庫與集集堰並聯應用可增供69萬噸的水,常理判斷,與這1萬多噸之新增民生用水需求根本不成比例。
四、學界目前有部分人士,正想盡各種辦法要為建水庫背書,包括出面主導所謂的八色鳥復育計畫。然而,湖山水庫預定地不只有八色鳥保育的問題,根據開發單位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本區擁有維管束植物316種;鳥類81種,包括全世界已知分布密度最高的八色鳥,以及2種一級保育類鳥類藍腹鷴與朱鸝,12種二級保育類等;哺乳類共11科22種;爬蟲類8科32種,其中包括二級保育物種食蛇龜、斯文豪氏游蛇等8種;蛙類5科21種(全台蛙類僅31種),包括褐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等6種二級保育類物種,如果八色鳥需要保育計畫,為何上述珍貴的動植物不需要保育計畫?
更且,至今各項生態資源的調查仍存有嚴重疏漏,一開始是2000年完成的環評報告書定稿本隻字未提到「八色鳥」,今年,保育團體又揭發漏列圓葉布勒德藤、蔓蘘荷等珍稀植種以及巴氏小雨蛙等,凡此事證,顯見本區域之生物多樣性、歧異度非常高,堪稱低海拔生物寶庫,極需政府加強保護。
環境一旦破壞即不可逆,最好的保育就是保護原有的棲息地,而非破壞後再人工營造,除非開發單位能證明,人類有辦法複製一座完全一模一樣被毀掉的森林生態系,而且台灣有一塊處女地可提供營造;除非水庫的興建攸關人民的生死存亡,否則政府有什麼權利為圖利資本家,而破壞了台灣低海拔的生物寶庫與珍貴地景,另外,最難評估的是九二一地震後,該區的環境已產生極大變動,數條斷層帶都在水庫或攔河堰附近,許多學者已強烈呼籲應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與政策評估,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只是證明執政者完全站在資本家一方,違背人民、世代之公義,民間將動員最大能量阻止此一大破壞之工程。
(本文在3月6日投書中國時報,希望能即時回應方先生的說詞,以正社會視聽,可惜未獲採用,只能採民間自力救濟方式散播,在此小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