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選舉前最後一個五一勞動節,國民兩黨無不卯足全力提出相關的勞動政策來討好選民歡心。只是,這些政策是貨真價實的「牛肉」?還是騙選票的「芭樂票」?選民要張大眼睛看清楚。
從「每週40工時」的政策來看,現行勞基法規定雙週工時84小時,每月工時上限為214小時。勞動部雖端出「單週40工時」的勞基法修正草案,卻把加班上限提高到「每月54工時」,每月總工時與現行制度一樣為214小時。我們想問,這樣「縮減工時」的意義在哪裡?
台灣工時確實過長。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公布的國家工時調查顯示,每年工作時數最多的國家為墨西哥,為2237小時;其次是韓國,2163小時。再根據勞動部所提出的「國際勞動統計」則指出,台灣勞工在2013年平均工作了2124小時!對比全年平均工作1388小時的德國,台灣人一整年竟然比德國人多工作了736小時,以一天八小時工作制來算,台灣人一年比德國人整整多工作了92天!
每週40小時是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建議工時,許多國家早已達成,如鄰近的韓國、日本。更多國家則朝著每週35工時的目標前進,如澳洲目前每週最高工時38小時,法國則已達到35工時。即將在今年五月舉行大選的英國,英國綠黨也主張一週應調降為35工時。反觀台灣,政府連達成每周40工時都不乾不脆,以朝三暮四的手段,踐踏勞工尊嚴!
台灣綠黨認為,台灣人長時間工作拼經濟的結果,完全沒有帶來更好的生活條件,反而落入低薪過勞的惡性循環。縮短工時,搭配提高最低工資、提高累進稅率、加強所得重分配政策,確保經濟弱勢勞工的生計,才是終結惡性循環的出路。
我們在較低工時的政策裡,其實能有更多時間來從事各種非市場經濟的多元活動,例如陪伴親友、自煮共食、甚至自己DIY生產菜蔬、家用品等等。換言之,國家透過降低工時,把生活還給人民,才能走出低薪過勞的窮忙惡夢。
蘋果日報同步投書:http://goo.gl/SBA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