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根政 <2007.09.06>
台南地區的環保人士正為三崁店的諸羅樹蛙請命,希望台糖公司和興總建設能手下留情,放棄在三崁店糖廠興建600戶住宅區的計畫。有關三崁店的文史生態價值及搶救意義,守護聯盟已多所著墨詳述,關心的朋友可逕上專屬部落格參看。
筆者於9月4日在台南社大晃瑞光先生帶領下前去勘查,此一廢棄糖廠原本種植的樹木已成大樹,其中榕樹頗為優勢,在雨後大小窪地遍佈,次生植物與外來植物在此荒廢地上欣欣向榮,有些區域各自繁衍,有些則是狹路相逢適者生存的殺戮戰場,我們一路閃躲低窪地,穿梭於這片濃密的林子、草生地、小池子等不同的棲地,瑞光介紹,在榕樹以及一些次生林下正是諸羅樹蛙的棲息地。筆者觀察到原生種次生喬木以血桐、蟲屎、構樹族群量最大;外來種則以黃金葛和禾果芋最為優勢,其中爬藤類植物黃金葛在局部地區的地被覆蓋達100%,且沿樹幹向上發展,形成既壯觀又恐怖的「純林」。
永康市為台南地區工業重鎮,工業區用地廣達700多公頃,占全市面積超過18%,最近才又把130多公頃的農地變更為科技工業區;然而迄今包含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鄰里公園開闢總面積竟不到4公頃,占全市面積約1%,遠遠低於都市計畫法中所規定的10%,真是一個綠地建設高度落後的城市。
台糖的這片10公頃荒廢地,確實讓野生動植物有個棲身之所,據保育人士調查,包括了160種動植物,6種保育類動物,以及全台分布最南界──諸羅樹蛙約2,000隻,如果能持續放任其次生演替,移除人造垃圾,維持整潔,也可就近提供永康、台南市民,做為自然觀察、教育的場所;同時,糖廠內還有日本神社、清朝的古官道等遺址,如能保存,將有助於提昇在地文化、歷史自覺意識;相反的,如果三崁店糖廠被開闢為住宅區,則僅讓少數人賺一筆破壞環境的錢財罷了。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台糖長期疏於管理,鑄下了今日「美麗的錯誤」,但由於部分民眾缺乏公德心,長此以往,逐漸垃圾遍地,成了環境清潔的死角;未來,在台南縣政府介入協商停工的這段期間,台糖公司如能進行全面的資源調查後,與永康市民、台南縣政府、保育團體重新討論三崁店糖廠的未來,擺脫開發至上、唯利是圖的取向,相信必能開創多贏局面。
1947年,國府台糖公司從日本人手裡接收土地達118,206公頃;至今出售大半以上,僅剩約54,000公頃,而且仍持續流失之中。
筆者擔任環評委員期間,發現目前各科學園區、大專院校用地,動輒上百公頃,都以使用台糖土地為最大宗,加總已超過1,500公頃。大量的公有農地,正移轉至其他部門,且迅速財團化;去年(2006)行政院前任院長蘇貞昌在大投資政策中,更變本加厲提出所謂「釋出台糖公司土地措施」,預計將開放34處約4,356公頃土地供產業界承租使用。
據統計,台糖公司自1995年度迄2004年度,10年之間經營本業及投資各種事業虧損合計高達654億餘元,但出售土地獲利則高達約1,280億元,所謂的盈餘完全是靠賣土地支撐,但績效獎金照發不誤,此一作為明顯欠缺基本的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更令人憂心的是,在未經確實的環境影響評估下,數千公頃農地轉為工業用地,衍生之空污、水污、廢棄物、灌排水課題,勢必衝擊農業生產環境、生態環境,對國民食品安全與健康風險更是一大威脅。
在地狹人稠、國土規劃混亂的台灣,台糖的土地是最有可能提供各種公共用地,調和過度發展的僅存大面積土地,政府和國人實不應再放仼台糖如此草率的處理土地。過去,許多有識之士不斷呼籲台糖公司的土地應全面收歸國有,並且廣植平原林,在某些地區,台糖公司確已種植人工林,據該公司表示,預計到今年(2007),累積的造林面積將達17,683公頃。然而,整體的土地政策仍是經濟、開發導向,根本未有任何生態考量。
筆者認為,台糖土地廣布全台,其資源條件有其差異性,應納入各地的區域計畫、都市計畫中,考量不同的生態、生活、生產環境的需求,進行審慎的規劃。例如,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有必要保留為公園綠地;在農村地區,可考慮廉價出租,籌組合作社從事有機農作,如果能有經濟農作的價值,仍應持續耕作,成為台灣因應國際局勢變動之糧食安全保留地;在接近山區的土地,甚至應考量作為飽受土石流災害的部落遷村用地。總而言之,大面積的國有土地使用應以平衡過度開發,生態保育優先,以最大公共利益為依歸,不應任由台糖為了充表面的「盈餘」而濫用。
三崁店糖廠的10公頃土地,在台糖約54,000公頃中所占比例可說是微乎其微,比起動輒成百、上千公頃土地的釋出,確是小案子。然而,這塊「美麗的錯誤」不僅對永康市民而言,是難得的綠地空間;對160種動植物(包括2,000隻諸羅樹蛙)而言,更是其珍貴無比的家園;此外,本案若能順利扭轉,對當今功利導向的社會洪流而言,不啻是注入了一脈清流,對廣大社會、市民及下一代來說,更是留下了最好的教育示範。請台糖公司高抬貴手、再三深思,也請環保人士出身的蘇煥智縣長展現智慧,共同為永康市留下一脈生機。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