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厝炮陣地。
如今是「金門和平紀念園區」,這是時任總統的馬英九,在二零零一年(民國一百年)所設立。園區裡有一口由建築師姚仁喜精心設計鑄造的「和平之鐘」(註一),這口鐘的碑文上宣稱「今天,我們將這口矗立在曾經染過金門居民同胞的血,與炮彈火焰顏色土地的和平之鐘,獻給所有曾經為追求和平而犧牲,努力奮鬥的靈魂。願他們的理想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而我們追求和平的決心將如鐘聲永遠響徹雲霄,且被書寫、記憶、傳遞到下個世紀。」
這裡,還有一道牆,雕刻著由詩人鄭愁予寫的詩。詩人描述著八二三炮戰的血色,類比了金門的紅土,期待著「金門啊!就請你充當和平的發言人罷!」
還說「讓我們撿拾染紅的鋼鐵從土中,讓我們以溫情的手把殺氣揉成祥和,讓我們以藝術的謙卑扭轉戰爭的霸道吧」(註二)
把國共戰爭的亡者,美化為「為追求和平而犧牲,努力奮鬥的靈魂」,這真的是鬼扯,完全違背事實。完全抹去了殘酷的國共戰爭,背後根本不是為了和平,而是權力、意識型態、非理性的利益等。
北山喊話站。
1954年,金門防衛司令部在「馬山」、「湖井頭」」、「光膽」、「龜山」等四處設置喊話站,以實施心戰喊話;1967年增建古寧頭北山的喊話站,水泥建築高約三層樓,面海設置48組揚聲器組成一道播音牆,號稱聲音可傳送25公里之遠,直接對大陸廈門、泉州等地區播音喊話。(註三)
這個喊話站在我出生前一年設立。於是我從出生以來,每天都要接受這樣的魔音穿腦。
請問,我還會喜歡鄧麗君的歌嗎?當然不會。
直到半世紀之後,重新聽到王若琳翻唱鄧麗君的歌之後,才覺得好聽!
![]() |
| 北山喊話站有三層樓,48個喇叭組成播音牆 |
註一:林厝金門和平紀念園區的和平鐘的碑文,筆者全文抄錄如下:
聽見和平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和平鐘。這不是一口普通的鐘。
民國四十七年(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震驚全世界的八二三炮戰,就在金門及周邊島嶼附近的馬祖列嶼激烈的展開,至翌年元月七日止,對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向這一個小島共發射了六十二萬八千七百五十一發各式的炮彈,平均每平方公里的炮彈數高達三千一百六十八發,而戎守金門的國軍則還擊了十二萬八千零二十七發。
五十三年來,戰爭、炮聲、煙硝,在歷史的長廊中遠去,人們已經聽見和平。今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八月二十三日,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貴賓、昔日在炮火中為人民和平奮戰的老兵、居民,將共同見證、聆聽和平之中美妙、低廻、清亮的音符,共同珍惜現今擁有的和平,並為台海兩岸及世界和平祈福。
這口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精心設計鑄造的「和平之鐘」,它的材質有堅硬的銅、鋼、鐵,以及五十三年前在這個島上落下或發射的炮彈彈殼,蘊含著人們追求和平、捍衛國土的堅定意志。而圍繞在巨鐘周邊的重重矮牆與曲折路徑的規劃,也象徵在人類歷史上,追求和平與道路,總是崎嶇不平、險阻艱辛,但只要百折不撓,終能尋找到和平的出路。
這口二公尺高(一百八十公分),總計三噸半的和平之鐘,在民國一百年(二零一一 年)八月二十三日開始響亮,每一個音符都有著歷史的滄桑,也有著現今擁有的和平與幸福,當然,更有著後世子孫對永久和平的嚮往。
今天,我們將這口矗立在曾經染過金門居民同胞的血,與炮彈火焰顏色土地的和平之鐘,獻給所有曾經為追求和平而犧牲,努力奮鬥的靈魂。願他們的理想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而我們追求和平的決心將如鐘聲永遠響徹雲霄,且被書寫、記憶、傳遞到下個世紀。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和平鐘--四萬五千枚霸道的炮彈
註二:和平鐘旁的石牆上,雕刻著鄭愁予的詩作。筆者全文抄錄如下:
向著彈丸之島做出密集的轟擊 啊!夷平家園盧墓成為焦土 是以毁滅為戰略贏取和平嗎? 不幸 炮彈的骨髓是母親的血脈 被鋼鐵炸成虀本的和平喲…竟染著血色凝為金門的紅土了!
啊!讓我們撿拾染紅的鋼鐵從土中 讓我們以溫情的手把殺氣揉成祥和 讓我們以藝術的謙卑扭轉戰爭的霸道吧
啊!讓我們撿拾染紅的鋼鐵從土中 讓我們以溫情的手把殺氣揉成祥和 讓我們以藝術的謙卑扭轉戰爭的霸道吧
誰教我們是歷史的崗哨,美學的拾荒者 而手中這片片的凶器該還原成什麼? 噢!鑄造一座鐘!胸懷仁愛的和平鐘! 金門啊!就請你充當和平的發言人罷!
當撞擊和平之鐘到823聲 天海為之平靖 大地撫平傷痕 所有騰飛的鳥 鳥羽都閃亮鴿子白 所有迎風的樹 樹枝都搖出橄欖青 讓鐘聲伴奏我們的歌 唱出普世的親情 慈母手中的線 遊子身上衣啊, 就是今天!823!讓全世界感受和平 鄭愁予金門大學講座教授
註三:〈古寧頭播音牆簡介〉
昔日兩軍對峙期間,金門於民國43年(1954)公别於「馬山」、「湖井頭」」、「光膽」、「龜山」等四處喊話站設置中型播音器,以實施心戰喊話。
民國56年(1967)並增建古寧頭喊話站,並加強改裝播音器等設儀,本播音牆共計有48組揚聲器,聲音可傳送建25公里之遠,直接對大陸廈門、泉州等地區寶施推音。
今日兩岸關係日漸和諧,本播音牆功能亦進一步轉化為觀光用途,是為記。
金門縣政府歡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