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地球日51週年,當年人們所要求的地球永續,是否離我們越來越近? 顯然,事與願違,半個世紀過去了,全球進入了氣候緊急時代。
身處台灣的我們,所產生的碳排放占了全球1%;人均排放第19名,也負有相當的責任。
為了減少碳排放、降低空污,台灣必需大幅增加再生能源、減少燃煤增加天然氣,但這些轉型工作正面臨著挑戰。
例如:
地面型光電對生態保育、農漁業的衝擊。
天然氣電廠的興建對環境衝擊。
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對桃園藻礁生態的影響。
這些挑戰不是非黑即白,地球公民做為一個長期關心能源轉型、環境保育的團體,我們不斷在探求:該採取什麼立場和行動,才對台灣長遠的發展最好,不致辜負捐款會員的支持?
堅持站在兩個端點的其中一方,並不能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採取了協商多於抗爭的運動方式,試圖緩解矛盾,努力要讓能源轉型有路可走,也為生態環境把關。
看到地面型光電的衝突,我們推動也爭取到近5000名民眾的連署,召開了數場記者會和協商會,促使政府提高了屋頂型光電的目標,從6GW到8GW,緩解地面光電壓力。我們和政府反覆磋商,建立起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避免了失序的光電發展。
在「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中,因為涉及到永安鹽田溼地的利用,同樣面臨著生態保育和天然氣減煤的衝突,最後,我們和鳥會等團體協力,與經濟部進行協商,成功爭取到燃煤2部機組提前除役,2部機組轉為備用,擴大保留了鹽田溼地的面積,成立生態保育小組。
嘗試在兩端找到前進的答案,這就是地球公民採取的立場和行動
對於藻礁保育團體所關注的桃園觀塘工業區(港)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簡稱三接),地球公民也試圖在兩端中找答案。
我們支持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增加氣源,加速減少燃煤發電的時程,認為保護藻礁與三接工程之間並非零和關係,期待政府持續評估如台北港、林口港、外推方案等各種修正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同時,應考量減煤期程影響最小化,藻礁保育最大化的可行方案。
由於社會討論多數停留在網路上的表態或相互攻擊,欠缺面對面的討論與基礎資訊釐清,所以我們採取了行動。
對焦討論,釐清問題
4月14日,我們聯合了13個環保團體共同主辦【三接與藻礁保育、能源轉型關係】〈對焦會議〉,邀請經濟部、學者專家,分別陳述相關論述與關鍵資訊,目的在於釐清爭點、收集意見。在對焦會議中,我們看到三接緩建對於能源轉型--減煤時程確實有影響。但是,三接對於藻礁生態的影響,至今學界的意見仍相當紛岐。
這場會議過程全程錄影,報告資料均已在網路公開,期待這是社會對話的起點,接下來有更多公共對話持續發生。
對焦會議相關資料請參考:
地球公民將會努力在8/28公投之前,釐清哪些議題的資訊充分,相對可以做判斷;哪些資訊不足,需要在有限的認知下做出判斷,或者價值選擇?我們認為政府有資訊公開和促進對話的責任,更期待社會各界也可以主動建立更多對話平台,讓公民在具有充分資訊和討論下,做出理性的選擇。
面對氣候緊急時代,沒有人是旁觀者。
地球日前夕,讓我們一起行動,記得51年前的人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