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峰,一個大半輩子為台灣生界竭盡心力,漚心瀝血付出的社運和學術界人士,從9月開始,對外表明淡出社會,開始閉關,許多人對於陳老師從絕對的入世,轉為不問世事的出離表示不解,但我個人寧可解釋為,陳老師必然處於旁人無從置喙、難以言傳的特殊身心狀態,我一直覺得此刻對他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再打擾他,因而,從9月起便不再主動連絡陳老師。 10月底,綠黨輾轉託人向陳老師徵詢出任不分區的意願,獲得允諾,我曾經提醒綠黨核心幹部,要確認其意願、參與程度,評估對綠黨的利弊,因為陳老師既表明「只掛名、不參與選務、若當選即讓位於第二順位者。」從這樣的表態,就知道這是基於鼓勵綠黨之善巧方便,但對選民如何交代,則是綠黨的事。不過,興奮的綠黨同志,迅即將陳玉峰擔任綠黨不分區第一名的訊息見於報端。 另一方面,台聯黨試圖與綠黨結盟,為的是加強其環保形象,強化其中間偏左的代表性,雖然,本人鑑於第三勢力之大局,也曾表達支持結盟之意供綠黨參考,但綠黨內部異見頗多,對台聯黨欠缺基本的信賴,11月16日綠黨開會決定不再考慮與台聯結盟。 然而,11月17日早上,賴幸媛委員傳來陳玉峰改掛台聯黨不分區立委的訊息,為這夾縫中的一小池春水,投下震撼彈。 當夜,我在綠黨託付下致電陳老師,其說明,「週五(11月16日)夜,台聯黨派了一位20年前認識的民主運動老朋友,直接衝到家裡來強力遊說,已把所有不分區應填資料來帶走了;由於先前綠黨只是託人代轉訊息,自此便無任何直接接觸,以為綠黨只是說說,直至週六才收到綠黨的不分區相關表格…」;「我只是個平凡的台灣公民,生命此刻反歸於零,社會實在高估了我…」;「我對台聯代表說,這個名字你們去策略性運用,但有席次我不會做,從今以後不要再找我…」。陳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就社會慣習確實很不尋常,但對於一個不看報,不看新聞、無所求的閉關者來說,我可以理解。 台聯黨在登記前挖走陳玉峰這個招牌,對於綠黨來說,確實是一大打擊;對台聯選情拉抬可能有幫助,但長遠來看,摧毀台聯和綠黨互信,實在不是好事。 政治除了求勝選之外,難道就沒了與人之間的信賴、情義? 之二 雖然綠黨已成立十年有餘,但基礎的黨務運作效率不彰,選前與陳玉峰的連繫不周即是一例;同時偶爾選一次,未從事紮根耕耘的運作方式,也導致綠黨未能建立較廣的社會信賴。我在南部嘗試為綠黨募款時,便很難回答「過去綠黨為台灣做了什麼?」這樣的提問。當然,這陣子綠黨在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