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玉峰(2007/6/24) 任期兩年將於七月屆滿的國家第六屆環評委員李根政老師,於2007年6月下旬辭退了高雄市教師會組織的工作,也將辭去教職。打算全心全力投入台灣環運等,恆無止境的志業或獻身;或為向其伙伴交代,他書寫了許多告白性文章,字句平實、樸素懇切而不時流露大我的社會人格,無意間彰顯出這時代最最欠缺的尊嚴人性、可貴情操。 我除了預祝、慶幸台灣此時此刻尚見諸多救贖心志外,也藉此向根政祝賀人生大轉捩,但願此去波瀾壯闊、揮灑自如。關於根政令人動容的生涯告白等文章,朋友們可逕上其網閱讀,無庸我畫蛇添足引介。 而5月間,朱玉璽先生以「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參與環境運動的歷程研究」為題,作為其碩士論文的申論,其探討的核心或靈魂人物當然是李根政先生,因此,朱來函要求口訪筆者,列出訪問題綱17項,其中3項事實上皆圍繞在我對根政的看法。問句例如:「…運動中,您很信任根政…,您如何看待與根政的關係?很多人把根政認定是您的大弟子,您是否認同,為何?…您印象中的李根政,其領導特質為何?…李根政…是台灣史上破天荒的由環保人士當環評委員,…您如何看待根政的參與其中?…」 恰巧的是,根政在辭職、投入新運動組織的轉機期,拋出的告白文中,也提出類似的疑問或弔詭,「什麼是大弟子?」「弟子」是要強調某種思維、價值、模式、典範或之類的代間傳遞、薪火相傳,或是某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僅限於現行教育體制內的師生關係? 身兼教職的根政,似乎對「弟子」一辭,無法避免於傳統文化或文化傳統的認定,也懷抱著古典衣缽之類的迷思,從而質疑別人「認定」的「大弟子」的名詞與內涵,令筆者想起若干往事。 若依體制內單純師生關係,筆者在擔任台大植物系助教之際,帶的第一屆學生也算是師生關係,那麼楊國禎教授殆即筆者的「大弟子?」李根政老師乃筆者在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期間,所謂「指導」名下的畢業生,然而,社會上若干人認為李根政乃筆者大弟子的原因,部分雖指指導研究生的制度面,實質上可能較傾向環境或保育運動的傳承或象徵,但這也正是根政懷疑的弔詭面。 筆者在台大植物系碩士班就讀期間,恰逢林俊義教授自美歸國,他在台大動物系兼了一門當年熱門的「島嶼生態學」課程,我修習該門課,因此,建立起正式的師生關係。後來,筆者為其競選立委而辭去玉山國家公園課長職,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東海大學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班首屆的第一個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