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根政(2006.12.16) 前言 保育團體正為一群居住在西海岸淺海地區的白海豚到處請命,因為台灣所有大型開發案幾乎都集中在海岸地區。其中又以鋼鐵(台塑大煉鋼廠)、石化(國光石化)、燃煤電廠所造成的衝擊最大,在政府經建部門的極力推動之下,我們極為憂心台灣沿海的漁業即將全面崩盤,連帶著海洋生態的破壞勢必雪上加霜,白海豚將隨著這些開發案的完成而走上絕路。本文係分析台灣石化業正面臨十字路口的困境,提出一些觀察,對白海豚而言,此時,這些人世間的紛擾就是左右其族群存續的關鍵時刻,極需各界共同關注(2007.8.29)。 污染走到那裡還是污染! 高雄地區正面臨1987年以來最激烈的社會矛盾。因為依政府的承諾,中油煉油廠必需於104年遷廠,仁大工業區則是107年,現在的後勁、仁武、大社居民都有強烈的遷廠呼聲,如果在地民眾的訴求都成功,意味著中油在南台灣的版圖只剩下大林廠、林園廠,仁大工業區裡那些石化業的中下游勢將萎縮,因此經濟部和中油公司、石化業者、台灣石油工會等組成共同陣線,他們喊出「如果中油遷廠,將造成高雄地區11萬6千人失業」,要求就地更新,意圖推翻當年的政治承諾。 反公害運動對上了龐大的國營企業與大財團,勝算並不大。不過後勁地區被污染數十年,已累積相當深厚的民意基礎,今年的高雄市市長、市議員選舉,堅持主張中油遷廠的黃石龍議員再度當選,而把五輕遷廠納入政見的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菊也當選了。接下來,最傷腦筋的應是中央的民進黨政府和泛中油體系的石化業者。 事實上,五輕的遷廠牽動的不只是高雄地區,更往北連結到中台灣。「國光石化公司」是由中油及其中、下游石化業者組成的新公司,他們在行政院和經濟部門的支持下,積極推動在雲林台西的離島工業區設廠,彰化縣政府也積極拉攏往大城設廠。另外中油內部也在評估遷到高雄的大林埔新生地上(南星計畫)。 高雄的石化工業區附近的居民常有一種說法,他們認為像石化業這種高污染的產業,應該遷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好像雲林離島工業區是個相對較好的方案,但是他們似乎不了解,那邊也有世代靠海維生的漁民和蚵民;部分林園人會認為,都是因為五輕要遷廠,中油才會急著在三輕擴廠。我不知道雲林人會不會也在抱怨,如果不是宜蘭人反六輕,政府也不會來搞個離島工業區,讓台塑在這邊製造污染與社會不公;如果不是五輕要遷廠,國光石化也不會想來雲林。 這些一意追求用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