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台大森林系張上鎮「砍柳杉,疏伐非濫伐」 文☉李根政(2002.4) 近日,多位森林學者論述林業政策,其觀點主要有三: 其一、部分保育人士,一味地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止砍伐木材,包括人工林在內。 其二、因應國際木材市場限制出口的情勢,及國際輿論要求各國的木材使用要有一定的自給率,如果現在不能未雨繆謀,培育人工經濟林,以因應未來需求…。同時以鄰為壑,勢必引起國際保育人士的抗議等… 其三、強調柳杉疏伐的正當性,聲稱早期培育的柳杉林,應早作妥善規劃利用,以免浪費大自然資源,暴殄天物。 對於這些觀點,回應如下: 一、天然林具有的水保功能及生態多樣性當然優於人工林,因此,在現今國土災難頻仍之際,保育團體向來主張應立法全面禁伐殘存23%的天然林。而現階段最重要的山林政策應是經確實調查評估後,將林地劃分為「保育地」及「經濟地」,保育地內禁止任何形式的砍伐或開發行為,而經濟地在57萬公頃人工林地內,經審慎評估規畫出生產林地,進行所謂的永續營林,作為因應危機時之民生用材之使用。因此,張上鎮為文指稱:「部分保育人士,一味地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止砍伐木材,包括人工林在內。」根本是刻意抹黑,意圖誤導大眾。 二、台灣的林業向來就是在摧毀原始林,培育人工林經濟林,五十年來林業單位造林超過113萬公頃,現存人工林地尚有57萬公頃(含15萬公頃竹林)。因此,台灣的問題不在於有無人工經濟林,而在於歷來的經濟營林完全沒有任何經濟效益。我們同意在森林資源日漸匱乏的趨勢,台灣確實需要面對未來國際木材市場的供應緊縮問題,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全台龐大的林業官僚和森林系學者,已營林五十年,但木材自給率不到1%,這是誰之過? 三、今年二月,林務局宣稱北部一萬五千公頃林地,三千萬棵柳杉得了黑心病,將砍除。植樹節當天經保育團體揭發「柳杉黑心不是病,而是一種品種的特徵」。然而,至今官方從未正面回應,學者明知其嚴重的認知錯誤,也不敢直言。 保育團體主張柳杉應停止任何形式的砍伐,原因如下:柳杉造林是一個歷史的錯誤,然而砍樹容易、種樹難,已然成林的柳杉對水土保持仍有相當之功效,一旦進行疏伐等措施,勢力攪動坡地,勢必會衝擊到水土的保持。再者,以長時間來看,現存的柳杉林,既是水土不服,最後必然會老化、生病死亡,如果沒有人工的撫育、疏伐等干擾,林下的天然植被將會逐漸將取代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