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環境與民主】流失中的民主,公民社會如何突危?

 李根政@2013.6.24

高屏大湖經過十年的民間運動,終於在環保署環評會上被否決,這是一場難得的勝利,在環評制度信用瀕臨破產中,讓人民拾回一點點對體制的信心。然而,若不是社區的力量、環保團體的堅持,趨動地方政府和民意代表的表態反對,高屏大湖早已動工興建。

然而,一場努力十年,捍衛700公頃良田的環境運動,放在整個國家社會的大浪潮中,就像一個小小的浪花,迅即沒入無止境的大海之中。

台灣目前的處境,很難讓人不焦慮。

根據一部鳥籠公投法推出的核四公投案,正在立法院等待一場表決大戰;證所稅、十二年國教背後隱藏著更大的稅賦、分配不公,以及國家財政懸崖問題;國民黨政府與中國簽訂了服務貿易協定,影響遍及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甚至生老病死的行業,但在此之前,一般老百姓毫不知情,在野黨也提不出任何反制的辦法。
一個又一個的政策,所影響的不只是產業和生活,其決策過程及結果更衝擊台灣的民主體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所從事的環保運動,是奠基於人民意識的覺醒,以及公民的行動。過去幾年,我們試圖在草根運動、政策監督與倡議、遊說,與健全法令制定之間,建立一條改變的路徑,然而,組織的能量常耗費於個別開發案,應付國會中層出不窮的搞破壞議案。

我們依然踩著堅定的腳步,守護著家園,然而,當國家的民主體制不斷被侵蝕、瓦解之際,公民社會難道只能在一個個的議題中防守、爭議,或者在狹窄的政治空間中,尋求主流政黨施捨一點人民和環境應有的正義?

今年309的廢核遊行彙聚了22萬反核民意,超越了藍、綠,突破了環境運動的小圈子,從社會中湧現的自主力量,正是一股形塑新社會的原動力,如果核四公投成案,廢核四所需要的50%投票率,900多萬票的高門檻,將成為台灣民主運動與公民社會的指標。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我與綠黨】關於綠黨,給好友們的一封信

關於綠黨,給好友們的一封信:

這封信是要告訴大家,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台灣綠黨的共同召集人,同時讓大家了解綠黨的現況,拜託大家支持綠黨。

根政曾於2006年擔任綠黨中執委,但純屬掛名,多年來只是綠黨的疏離黨員。,十幾年來,我認為公民社會的力量是促成改變最重要的根基,因而我專心做打底的工作。

事實上,地球公民基金會致力於團體草根的環保力量,透過研究調查,媒體揭露,群眾運動,乃至利用國會行政部門施壓,最終正是要促進政策的改變,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公民影響政策、政治的運動。

因而,從環保運動到綠黨,在價值和目標上本無二致。

然而,當前國家的發展方向實在令人憂心,政治環境的敗壞,已危及公民社會所依賴之民主根基,而二大黨在犧牲環境、剝削勞動者的政策上幾無區別。在我參與十五年的環保運動中,讓我們疲於奔命、四處救火的正是一連串向財團傾斜、向政治利益妥協的環境政策。雖然,幾年來,我們持續阻止了一些開發案,修正或建立了一些環境法規,然而,我們卻無法從源頭將這失控、即將墜崖的列車轉向。

顯然,在厚植公民社會力量的同時,也必需將此轉換為一股實質的政治力量。我的理想是:台灣綠黨可以創造一個嶄新的參政模式:連結積極的公民,進步的社運人士,為台灣的政黨政治注入活水,而且正向回饋、壯大公民社會;創造從社運到參政之間的良性循環,而非被主流政黨收編的單行道。

三月初,知道綠黨要改選一任二年的中執委,我開始認真和環保運動界的好友們討論是否參選,同時也向地球公民基金會董監會報備,獲得大家一致的共識,因而,根政乃決定參與317日的中執委選舉。

2007年至今,我和伙伴們奠定了地球公民基金會的發展基礎,未來我仍將持續努力經營。但是,我將以一個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與綠黨的運作,必要時,我將向董監事請假,投入輔選的工作。

台灣綠黨的目標是在2014年爭取縣、市議員的席次;2016年突破5%政黨票的門檻,贏得國會席次。

目前的綠黨,是一個由義工組成的小團體,財務上只能支撐一位專職,中執、評們各有正職工作,只能在業餘時間付出。以這樣的能量,當然不足以承載23萬選民的負託,也無法成為社運參政的理想平台,要突破5%的門檻,當然是條艱難的道路。

68日,綠黨在桃園舉辦了中執評委的共識營,針對財務行政、選務、社發、智庫、宣傳、議題操作等,進行了分工。在此之前,我陸續拜會了嘉義、花蓮、澎湖認同社運參政的組織或人士,正持續盤點可能的候選人及支持系統。

未來的24年之間,是台灣綠黨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需儘速提昇內部的行政管理效能;健全大眾捐款的財務基礎;慎選候選人,重新向進步的社運團體、公民社會學習,建構出屬於台灣本土的地球憲章,學習做為一個政黨,一個生氣蓬勃有行動力的綠色政黨。

誠摯邀請所有認同綠黨理念的朋友加入綠黨,
如果個人財務許可,更希望您可以加入定期捐款人。


李根政20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