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 星期五

【我與社運】國家永續發展會議

2006.4.21

為了友達的投資,經建會主委、經濟部長親自協調,排除投資障礙。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上,經濟部次長、工業局局長、大財團聯手抵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任何減量方案。他們口口聲聲說,台灣不能為了環保不要麵包,全世界那有一個國家笨到要「自宮」。

在環保團體不斷施壓,抨擊政府放任技術官僚固守本位立場,全無對話誠意下,何美玥部長、行政院蔡英文副院長出席了最後的討論,他們客客氣氣,聆聽討論;經建官員偶爾在共識條文上退讓幾個字句,便大聲嚷嚷「為了溫室氣體減量,我們已經被凌遲到這樣,還不夠嗎?」,這一切都經事先排練、沙盤推衍。

這真是做賊喊抓賊,幾十年來經建部門,他們把台灣的環境搞成這樣,才叫凌遲吧!然而,口拙,反應遲鈍的環保團體成員們,竟一時語塞。

會議結束前,蘇貞昌院長來了,說自己光頭,但不能讓地球也光頭;承諾召開行政院永續會,回顧自己種樹的政續。院長態度誠懇、妙語如珠,全場賓主盡歡。

說實在的,當下我全身無力,猶如癱瘓狀態,因為這些聽來舒服的話語,並不會為台灣的環境帶來任何改善。因為在這個由民間催生的拜拜大會,政治人物的手腕,使得經建部門凌遲環境的張力似乎化為無形,連預先要抗爭的道具,頓時失去舞台。

從搶救棲蘭檜木林開始在台北的行政部門、立法院打轉了六、七個年頭。
我其實很厭倦於和政府部門的對話。

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

【教育】溫柔鄉土的綠色資產保衛戰─大社鄉大社國小教室改建的爭議

文☉李根政(2006.4.1)

高雄縣大社鄉大社國小校舍改建的論戰已持續二年,起因於一排東西向的危險教室需要改建,根據校方的規劃,為避免西曬,預計將這一排教室改為南北向,未料這一番為學生著想的好意,卻準備改變學校原有的空間配置,300公尺的操場將被截斷縮小、轉向,改成PU跑道,同時必得移植或砍伐原有二排10-60年的樹木群。當地土生土長的大社國小校友於是發起陳情,呼籲楊秋興縣長讓教室原地重建,為大社鄉民留下珍貴而開闊的綠色空間。

該陳情行動開宗明義訴說,「大社國小為67年歷史的老校,老樹成林,操場寬闊,堪稱全縣各國小最自然優雅的綠色空間暨活的文化資產,師生及社區校友莫不驕傲而疼惜,居民生命、生活與之密不可分,保留這資產給下一代是上善智慧。」此一動人宣言,出自台灣邊陲的鄉間,令人動容。

對於校舍配置重新規劃,陳情人士提出若干質疑,列舉如下:在出生率降低、學校陸續減班之際,如此大興土木是否造成投資浪費?教室東、西曬問題是否可以建築規劃,搭配原有樹木之遮蔽加以克服?一旦施工,全校80%頓成工地,師生陷入二年以上的工程黑暗期,吵雜、灰塵、危險,學生受教品質嚴重受損!又樹木如何移植,存活率如何?(2005年龍王颱風吹倒校內數棵菩提樹,扶正後今已死亡多棵)就算存活也只成沒有靈魂的標本!反之,如果校舍原地重建,估計可節省超過三分之一的經費,操場老樹可完整保留,孩子們一下課就可直奔操場嬉戲運動,強健體魄、增長視力,不會被新建校舍攔阻,如遇流行病、地震等災害,利於緊急疏散、分散風險、自然區隔防疫等。

筆者日昨在社區人士李權芳先生帶領下,走進為綠樹環繞的300公尺操場,對於一棵棵桃花心木、菩提樹,李先生有一段深情款款的談話,始終縈繞我心頭:「傍晚時分,社區裡的媽媽扶著孩子們練習腳踏車,下了班的人們赤腳漫步或慢跑於觀音大社特有的溫柔鄉土─細緻的粉砂跑道,癌症病友們在樹下閒聊、散步,相互扶持,此刻,這一小片綠地儼然人間天堂,沒有紛爭,沒有口水,人們從中舒解壓力、洗濯身心,獲得健康。」此堪稱都市綠地功能的最佳註解,如果為政者真的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那麼綠地的建設或保留不是該列為最優先之選擇?

大社鄉人口最多的街區,幾乎是緊臨仁大工業區(往西就是高雄煉油廠),可說籠罩於全台最大規模石化工廠污染威脅之中,大社國小與工業區距離更僅200公尺,位處此等環境,綠樹無疑是救命神仙、避難所,更何況那一棵棵年逾半甲子的樹木,記憶著多少大社人的故事?化解多少焦躁的現代人多少胸中鬰悶?

大社國小校舍改建的爭議並不是特例,近年高雄市二所擁有古蹟的學校,在校長主導下,慘遭怪手全數夷平,是為了新建校舍!另一所位於一級古蹟旁的學校硬是要蓋起醜陋的高樓,聲稱因應增班壓力,然而樓成之後不到數年,學校卻陸續減班。筆者相信學校主政者、支持校舍重新規劃的人士,必定是一番好意為學生著想,但懷疑,難道沒有辦法讓深具價值的紀念物和好的校舍功能共存?難道沒辦法透過調整空間的配置,解決問題?

我們強烈關心這些樹木的保存,除了對這些個體生命的疼惜外,更因為今天我們的價值選擇,就是孩子們的典範!更將決定未來數十年甚至百年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筆者設想50年後也許子孫們將檢視我們的文化素養與視野。

他們可能會說:「50年前,還好保留了這些百年大樹,謝謝,他們真是有眼光!」

或者,「50年前,他們砍掉了6、70歲的大樹,毀掉300公尺的大操場,雖然有一排新教室,但如今又得重建了。」

期待全台握有刻劃地文、人文的有權人士,審慎為之。

【都市環境】溫柔鄉土的綠色資產保衛戰

大社鄉大社國小教室改建的爭議
文☉李根政2006.04.01

高雄縣大社鄉大社國小校舍改建的論戰已持續二年,起因於一排東西向的危險教室需要改建,根據校方的規劃,為避免西曬,預計將這一排教室改為南北向,未料這一番為學生著想的好意,卻準備改變學校原有的空間配置,300公尺的操場將被截斷縮小、轉向,改成PU跑道,同時必得移植或砍伐原有二排10-60年的樹木群。當地土生土長的大社國小校友於是發起陳情,呼籲楊秋興縣長讓教室原地重建,為大社鄉民留下珍貴而開闊的綠色空間。

該陳情行動開宗明義訴說,「大社國小為67年歷史的老校,老樹成林,操場寬闊,堪稱全縣各國小最自然優雅的綠色空間暨活的文化資產,師生及社區校友莫不驕傲而疼惜,居民生命、生活與之密不可分,保留這資產給下一代是上善智慧。」此一動人宣言,出自台灣邊陲的鄉間,令人動容。

對於校舍配置重新規劃,陳情人士提出若干質疑,列舉如下:在出生率降低、學校陸續減班之際,如此大興土木是否造成投資浪費?教室東、西曬問題是否可以建築規劃,搭配原有樹木之遮蔽加以克服?一旦施工,全校80%頓成工地,師生陷入二年以上的工程黑暗期,吵雜、灰塵、危險,學生受教品質嚴重受損!又樹木如何移植,存活率如何?(2005年龍王颱風吹倒校內數棵菩提樹,扶正後今已死亡多棵)就算存活也只成沒有靈魂的標本!反之,如果校舍原地重建,估計可節省超過三分之一的經費,操場老樹可完整保留,孩子們一下課就可直奔操場嬉戲運動,強健體魄、增長視力,不會被新建校舍攔阻,如遇流行病、地震等災害,利於緊急疏散、分散風險、自然區隔防疫等。

筆者日昨在社區人士李權芳先生帶領下,走進為綠樹環繞的300公尺操場,對於一棵棵桃花心木、菩提樹,李先生有一段深情款款的談話,始終縈繞我心頭:「傍晚時分,社區裡的媽媽扶著孩子們練習腳踏車,下了班的人們赤腳漫步或慢跑於觀音大社特有的溫柔鄉土─細緻的粉砂跑道,癌症病友們在樹下閒聊、散步,相互扶持,此刻,這一小片綠地儼然人間天堂,沒有紛爭,沒有口水,人們從中舒解壓力、洗濯身心,獲得健康。」此堪稱都市綠地功能的最佳註解,如果為政者真的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那麼綠地的建設或保留不是該列為最優先之選擇?

大社鄉人口最多的街區,幾乎是緊臨仁大工業區(往西就是高雄煉油廠),可說籠罩於全台最大規模石化工廠污染威脅之中,大社國小與工業區距離更僅200公尺,位處此等環境,綠樹無疑是救命神仙、避難所,更何況那一棵棵年逾半甲子的樹木,記憶著多少大社人的故事?化解多少焦躁的現代人多少胸中鬰悶?

大社國小校舍改建的爭議並不是特例,近年高雄市二所擁有古蹟的學校,在校長主導下,慘遭怪手全數夷平,是為了新建校舍!另一所位於一級古蹟旁的學校硬是要蓋起醜陋的高樓,聲稱因應增班壓力,然而樓成之後不到數年,學校卻陸續減班。筆者相信學校主政者、支持校舍重新規劃的人士,必定是一番好意為學生著想,但懷疑,難道沒有辦法讓深具價值的紀念物和好的校舍功能共存?難道沒辦法透過調整空間的配置,解決問題?

我們強烈關心這些樹木的保存,除了對這些個體生命的疼惜外,更因為今天我們的價值選擇,就是孩子們的典範!更將決定未來數十年甚至百年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筆者設想50年後也許子孫們將檢視我們的文化素養與視野。

「50年前,還好保留了這些百年大樹,謝謝,他們真是有眼光!」
「50年前,他們砍掉了6、70歲的大樹,毀掉300公尺的大操場,雖然有一排新教室,但如今又得重建了。」

期待全台握有刻劃地文、人文的有權人士,審慎為之。

作者/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