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0的文章

從萬分之0.5起走!誠徵地球公民捐款會員

「1249」是地球公民截至2019年底統計的定期定額 捐款人數,一萬個台灣人中有0.53位。在台東、花蓮、 高雄的比例超過萬分之一,支持度最高;在台北、台南、新 竹則超過萬分之0.5;其他縣市則少於萬分之0.5。 地球公民基金會是向環保署登記立案的財團法人,財團法人 這四個字很容易讓人誤會,以為我們是財團捐助成立的很有 錢,但完全不是這樣,我們是台灣第一個透過大眾募款成立 的環保基金會,500萬的基金不能動,孳息也很少,日常 運作都要靠募款。 定期捐款人是指每月或每年的固定捐款,支持地球公民的運 作,可以說是地球公民最穩定的捐款會員。 1249位捐款會員,這是地球公民花了將近十三年的努力 ,所得到的支持與肯定。 這樣的人數和比例是多還是少?相較於台灣多數的本土環境 組織,1249算是多的,但相較於來台灣發展的國際環境 組織則小的不成比例(註)。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這個數字 ? 在民主社會中,選票的多寡代表著一個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政 治實力,但當環境團體在做政策倡議、政治遊說的時候,也 需要展現政治實力。臉書的粉絲數量可以算一種政治實力嗎 ?地球公民臉書的粉絲12.9萬人,每一位粉絲都重要, 是一種聲量指標。但在臉書的演算法下,這也是財力的軍備 競賽,除了內容要產製得夠吸睛動人,更必需投放大量廣告 ,才能觸及更多群眾。 我認為,捐款會員數量才是紮實的硬實力,一分捐款代表一 份台灣珍視環境的社會力。當我們擁有更多捐款會員,在政 治角力的時候,就是政府和企業無法忽視的聲音。 #環保運動要不要花錢 ? 不論是政府或企業的營運,人事費和業務費都是基本款,非 營利的環境團體也一樣。 地球公民長期關注台灣山林國土、花東、農地的守護;倡議 能源轉型、降低工業污染,這是我們的工作範疇,多年來已 執行或正執行中的專案超過上百個。 至於我們日常的工作,議題的研究調查,生產論述、新聞稿 可以類比企業的研發部門;經營臉書、IG等自媒體;寫文 章發表、媒體受訪、演講,比較像是行銷部門;串連經營社 群、社區、辦記者會、遊行、政治遊說與角力,像是業務部 門。 最大的差別是:企業的業務部門是為了賺錢,但我們是為了 達成「環境保護」的目標。 有一次,我把人力配置拿給企業管理和人資專家看,這位朋 友一看就說:這樣公司企業一定倒!只有花錢的部門,幾乎 沒有賺錢的部門,這樣如何營運和成長? 事實上,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