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9的文章

如何評價民進黨環境成績單

李根政 @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2018 九合一選前,有媒體問我,如何評價民進黨上台之後的環境表現。 我說,沒辦法給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環境領域多元,個案差異極大;而且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層級不同,就責任政治的角度,需要一個個盤點,才可以得到公允的答案。老實說,這應該是學術界或綜合性的智庫和監督組織,花時間去蒐集資料(包括環保團體的評論),進行討論或辯論才有可能。 後來,我想一個辦法,就地球公民基金會所關注的業務範疇,在中央執政的層面,畫了這張成績單。由於分數的表現法相對主觀,因此我以正、負面並列,沒有計算總分的方式呈現,就請大家參考。 先說結論:要討論民進黨的環境成績單,還是要把 2008-2016 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執政拿來比較,就地球公民所關注的環境議題上,國民黨幾乎都是站在對立面,八年執政帶給台灣的是停滯和倒退。相較而言,民進黨蔡英文總統執政下,在能源、空污、森林議題上有所前進,但在國土計畫、違章工廠與礦業改革上,則是失分大於加分。 這張圖的「實線」代表已經確定,「虛線」尚在進行中,不確定其結果。 能源、森林該給肯定 民進黨二次執政最值得肯定的是能源政策,確定 2025 年要邁向非核減煤(從 47% 降到 30% )、再生能源達到 20% 的目標,可以說是台灣環境政策上,很大的前進和突破。三年多來,太陽光電在尖峰最高的發電量已超過核二或核三廠的兩個機組。 相較而言,馬政府時期強推大林燃煤電廠、彰工燃煤電廠,把再生能源當丑角、擁抱核四等作為,都讓台灣的能源轉型大幅落後先進國家。 但是,蔡政府在能源轉型和減碳的規劃,尚缺 2025-2050 的具體路徑和目標。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深澳電廠的頑固保守,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和藻礁保育上大失分。 2018 擁核公投期間,民進黨選擇冷處理擺爛不作為,讓環保團體抗衡擁核幫和國民黨的選戰大軍,最後落得難看的公投結果,也是嚴重的誤判。而地面型太陽光電在區位的選擇上,至今尚未建立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則需要立即改進。 民進黨在能源這題有加分也有減分,但是從大的方向和格局來看是該給予肯定。 台灣百年來的林業和森林政策,長期停留在大伐木時代的思維和作法, 2008 年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官僚體系又以減碳為名,強推錯誤的造林政策,把許多森林砍...

一場美麗的誤會:台糖上萬公頃造林何去何從?

  【原載報導者 投書】一場美麗的誤會:台糖上萬公頃造林何去何從? 2019/12/6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afforestation-in-the-plain-area 「種樹造林」似乎是很振奮人心的環保工作。 不幸的是,如果欠缺國土規畫、環境背景的調查、合理的目標定位、經營管理的專業配套,很可能不是想像中的美好,而是一連串資源的錯置,留給後人難以收拾的殘局。 近日,台糖平地造林因為要引入太陽光電計畫,「砍樹」發展「綠能」,似乎成了另一個爭議的戰場。但這件事不應該淪為如此簡化的二元對立,必需先了解平地造林政策的歷史脈胳及現況,做為討論的基礎。 一場期限20年的森林夢,起頭欠考量、到期沒對策 現有台糖農場的「樹海」,並非天然林,而是台糖公司從1997年開始配合政府推動全民造林(林務局)、平地造林(林務局)、環保林園大道(環保署)等造林獎助政策(註),所種出來的人工林。政府平地造林獎助為期20年,私有農地每公頃共補助58.4萬元,後來加碼到240萬元,國營事業則是每公頃共補助25萬元,後來加碼到48.8萬元。為什麼是20年?這是緣自經濟林所設定的「輪伐期」概念,意思是樹木種了20年就有砍伐賣木材的價值。 根據林務局統計,全國的平地造林面積共13,854公頃,台糖是最大業主共造林10,889公頃,私有農地則造林2,965公頃,總共花費了國庫124億元。 平地造林政策源起於山地造林政策的轉變,以及做為加入WTO後大面積農地休耕的因應方案之一。然而,對於目標的設定非常多元,顯然過於浮誇不實,大致上可歸納為:增加平地森林面積,提供國人休閒遊憩與環境教育,改善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天然災害之社會成本,以及減碳等等。然而,偏偏沒有很明確的告訴民眾:補助20年期滿之後,業主可以自行伐除,政府不能阻止,除非再提出誘因。也就是說,民眾誤以為種下去的樹會一直都在,是個美麗的誤會。 平地造林所營造的「樹海」,造林之初並未考量台灣各區域的植物生態特性,慎選樹木及生態綠化技術,反而種植了不少外來樹種、經濟、景觀樹種,生物多樣性並不高。如果補助屆滿20年後,業者將其砍除,原有的生態、景觀功能等於歸零,只能算是一個賞味期20年的種樹方案。 缺乏撫育管理,也無法提升木材自給率 就木材的經濟價值,2008年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