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政 @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2018 九合一選前,有媒體問我,如何評價民進黨上台之後的環境表現。 我說,沒辦法給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環境領域多元,個案差異極大;而且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層級不同,就責任政治的角度,需要一個個盤點,才可以得到公允的答案。老實說,這應該是學術界或綜合性的智庫和監督組織,花時間去蒐集資料(包括環保團體的評論),進行討論或辯論才有可能。 後來,我想一個辦法,就地球公民基金會所關注的業務範疇,在中央執政的層面,畫了這張成績單。由於分數的表現法相對主觀,因此我以正、負面並列,沒有計算總分的方式呈現,就請大家參考。 先說結論:要討論民進黨的環境成績單,還是要把 2008-2016 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執政拿來比較,就地球公民所關注的環境議題上,國民黨幾乎都是站在對立面,八年執政帶給台灣的是停滯和倒退。相較而言,民進黨蔡英文總統執政下,在能源、空污、森林議題上有所前進,但在國土計畫、違章工廠與礦業改革上,則是失分大於加分。 這張圖的「實線」代表已經確定,「虛線」尚在進行中,不確定其結果。 能源、森林該給肯定 民進黨二次執政最值得肯定的是能源政策,確定 2025 年要邁向非核減煤(從 47% 降到 30% )、再生能源達到 20% 的目標,可以說是台灣環境政策上,很大的前進和突破。三年多來,太陽光電在尖峰最高的發電量已超過核二或核三廠的兩個機組。 相較而言,馬政府時期強推大林燃煤電廠、彰工燃煤電廠,把再生能源當丑角、擁抱核四等作為,都讓台灣的能源轉型大幅落後先進國家。 但是,蔡政府在能源轉型和減碳的規劃,尚缺 2025-2050 的具體路徑和目標。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深澳電廠的頑固保守,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和藻礁保育上大失分。 2018 擁核公投期間,民進黨選擇冷處理擺爛不作為,讓環保團體抗衡擁核幫和國民黨的選戰大軍,最後落得難看的公投結果,也是嚴重的誤判。而地面型太陽光電在區位的選擇上,至今尚未建立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則需要立即改進。 民進黨在能源這題有加分也有減分,但是從大的方向和格局來看是該給予肯定。 台灣百年來的林業和森林政策,長期停留在大伐木時代的思維和作法, 2008 年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官僚體系又以減碳為名,強推錯誤的造林政策,把許多森林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