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書法:出不走

書法:出不走
作者:李根政
尺寸:50*100公分
作品說明:「出,不走」是2016生祥樂隊「動身」專輯中的一首歌,作詞者為鍾永豐先生。

#本作品提供台灣人權促進會義賣。

----------------------------------------
出,不走--致台西鄉陳財能先生

日常傢俱裝上車
駛著改裝三噸半,老婆陪作伴
鄉親請你們原諒
像魚兒浮頭,暫時我要出家鄉

阿母阿姊她們命真賤
不菸不酒肝硬化做仙
人指北邊煙囪管,我不敢論斷
只是小兒子托夢哭叫:
阿爸走,阿爸快走!

東行七十八快速道
高速公路左轉北,林內接三號
家啊,它移動著
像蝸牛背殼,自在不用打粗樁

頭人哪,當初接引石化廠
這般人生你們怎麼想像?

車行竹山入鹿谷,雲霧掛山腰
故鄉,你的面容真切、憂愁

出,不走;我出不走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黃小鷺




















夏天過去了,黃小鷺也差不多都走了,除了變成留鳥的。
年輕時,有幾年的時間,我常帶著望遠鏡看鳥、畫鳥。
這幾天整理舊作時,看到這四張用簽字筆畫的速寫,覺得蠻有趣的。
雖然我們一直把黑面琵鷺拿來告訴政府和人民,茄萣溼地有多重要,
但是,我和伙伴內心裡知道,溼地的保護不只是為了明星物種。
對我來說,那是個豐富令人流連,充滿生命力的聖地。
不該讓水泥道路把它變成沒有生命的地方。
—1993左右,畫於金門古寧頭溼地。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林全院長 歡迎重溫一口高雄味(李根政)


幾天前,陳菊市長拜會林全院長,為大林蒲近兩萬居民請命,建請行政院儘速啟動大林蒲計畫(含遷村)的先期準備工作,林院長承諾擇期南下,與陳菊一起到現地傾聽民意。

對於遷村議題,筆者認為傾聽大林蒲居民的心聲是最基本的一步,但政府更該提出遷村計畫的草案,讓居民充分了解政府的規劃後,再表態是否支持,社會的討論也才有基礎。

不過,遷村之外難道沒有其他選項?

我們這一輩都讀過小學課本裡的故事:一個邋遢、不修邊幅而且絕不打掃、清潔房子的男人,因為久違的朋友送了一束鮮花,開始振作打掃家裡,最後裡外煥然一新。

對台灣來說,大林蒲—鳳鼻頭有豐富的社區文化,是一棵原本美麗的花朵,身為管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是不是該開始打掃附近骯髒的工業區,而不是都不作為,只是想把這裡的人們連根移走?

小英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說: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循環經濟」的政策方向有其進步性,如果高雄的工業不再持績擴張,而是利用既有的工業空間產生質變,從源頭做好工業管理,大幅降低污染,調整產業模式,邁向循環經濟,讓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能創造價值,達到「零排放、零廢棄、零事故」的目標。如果大林蒲週邊產業不再擴張,南星計畫像西青埔垃圾場一樣,變成臨海生態公園,有沒有可能不必遷村、也不必繼續填海造陸?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是否應該先釐清既有污染源排放、居民流病、健康風險等資訊,提出污染改善、產業轉型政策,做為討論遷村的評估方案。

包圍著二百萬人都會區的高污染高風險的工業區,長期都由經濟部管轄,形同一個租界區,地方政府確實無法負起全責,然而,民進黨已在高雄市執政十八個年頭(原高雄縣更超過三十年),工業污染依舊且持續擴張,積數十年的陳痾未曾積極處理,漠視一而再的工安意外與大小污染,也該為當前的污染困局付起責任。

陳市長形容大林蒲是被重工業包圍的「居住孤島」,居民長期飽受污染之苦、生活品質低落,是國家追求經濟成長的犧牲者,並且說民調有高達八十八%居民贊成遷村,但實屬無奈之選擇。這樣的描述確實有體查民瘼,然而,人民該問的是:改善污染,讓大林蒲成為宜居之地,執政者付出多少努力?關於遷村,政府是否提供足夠資訊讓人民作出判斷?

8月16日,林全院長和NGO座談的休息時間,我送了「堅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給林院長。因為這樣,有一個難得的輕鬆時刻,林院長小時候就讀高雄左營永清國小(前海軍子弟學校),而巧合的是我曾經在那裡任教,他說,從煉油廠那邊飄過來的味道他記得。


林全院長,歡迎您回高雄重溫小時候的味道,或許這生命的銘印會幫助您想想:什麼才是根本解決工業污染之道。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1013/3741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