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2004 年,有感於大高雄是台灣工業污染重鎮,想要去面對此一環保運動失落的大塊,我的第一站是去拜訪後勁。 後勁反五輕是可歌可頌的反污染與民主運動,創造了許多第一。 1990 年舉辦全台第一次公投,當時有 60.8 %堅決反對五輕廠設立, 39.2% 同意協商,投票率 66.4% [1] ; 1987 年至 1990 年,進行了長達三年一千多個日子的圍廠、請願、街頭抗爭,長期作戰的動員能量超越任何運動。雖然在郝柏村帶領軍警強勢鎮壓下,五輕廠仍然興建,但二十幾年來,他們緊咬著 25 年遷廠的政治承諾,持續進行組織動員,立場未曾鬆動,地方民代拒絕任何收買。這股後勁十足的社會力,到底從何而來,至今尚未完全窺其唐奧。 從黑髮抗爭到白髮的李玉坤先生,是我了解後勁重要的窗口。我常請教他,為什麼後勁人可以堅定的反五輕,他的答案是信仰的力量,有神明當靠山。 1987 年,當政府宣佈要在後勁興建第五輕油裂解廠,不同信眾陸續在萬應公與有應公,鳳屏宮問是否「反五輕」,結果分別擲出了六次的「立杯(筊)」,最後由爐主陳財向聖雲宮保生大帝請示是否反五輕,結果連續出現了六個聖杯。老祖將整個社區的力量團結起來,之後並數次顯露神蹟,一再強化後勁人反五輕的意志。 △ 現在的聖雲宮於 1990 年開始興建, 1995 年完工,花費台幣 1 億 8,000 萬,可見信徒之虔誠與重視李根政 2013.10.10 攝 △ 老祖多次顯靈的指標,違反物理定律的「立杯」,圖為 2013 年初的立杯。 後勁是來自明鄭王朝七十二兵鎮屯兵勁旅,成立至今近 400 年,位處半屏山和後勁溪之間的平野,因土地肥沃、水量充沛,早期為高雄 -- 楠梓地區最大的農耕區。李玉坤先生提到,可能是鄭氏之軍事移民的後代,讓後勁人始終潛藏著「反清復明」的意識,從清代以來就不妥協於當局,歷來選舉習慣挺反對黨,支持弱勢與在野, 70 年代,高雄市長選舉,後勁人大部分票投反對派的洪昭男,而不是王玉雲。也就說,後勁人似乎有著特殊的集體人格底蘊,不僅反映在反五輕,也反映於日常的政治態度上。 後勁開庄之後,主要奉祀的神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