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居於自身的好奇心(非生存之必要),可以對動物施加肉體和精神的折磨? 文◎李根政、林岱瑾<2005 .11.28> 壽山動物園近來意外頻傳,95年3月11日,一名3歲男童,到壽山動物園參觀時,父親將他舉起以親近黑猩猩時,男童右手無名指尖被黑猩猩咬斷。相隔一個月,4月11日高雄壽山動物園組長張博宇,為治療生病鱷魚,隔著鐵欄杆吹箭麻醉後,以為鱷魚已經被麻醉,欲伸手拔出針筒,竟然被鱷魚咬斷手臂,此事震驚全國,更躍上國際媒體頭條。這二則意外新聞提醒我們正視壽山動物園背後的問題。 高雄市的壽山動物園成立民國67年,原本位於西子灣,叫做「西子灣動物園」,69年高雄市政府為爭取中山大學在高雄市設校,將動物園遷建至壽山東南角現址,園區海拔高度介於25至125公尺之間,屬石灰岩地質,面積12.89公頃。75年3月完成動物的搬遷作業,同年6月對外開放參觀,改名為「壽山動物園」,目前隸屬於高雄市政府建設局風景區管理所,由該所動物園組進行管理。壽山動物園的成立宗旨:1.提供良好的動物生長環境及展示場所。2.提供高品質的休閒遊憩場所及體驗大自然的機會。3.提供多功能的教育園地與研究環境。4.建立本基地與附近地區之合理區位關係,促進地方發展。 然而,壽山動物園一方面有著設置地點不當的先天缺陷,加以後天管理不良,市府投入資源有限,致使開園至今,功能不彰,遊客幾乎是逐年遞減,園區的現況更是與宗旨背道而馳。 動物園所在地—壽山(柴山),為珊瑚礁石灰岩地質,石灰岩孔隙大、滲透性高、容易被溶蝕,故易發生崩塌,再加上石灰岩下方是泥岩層(古亭坑層),為不透水層,一遇大量降雨,易導致珊瑚礁岩滑動,因此,歷來雨季常發生土石崩落、地盤滑動導致路面崩塌、擋土牆斷裂、建築物毀損的情形,本來就不適合在此大興土木,建造動物園,同時由於園區坡度達15~20度,對於動物的展示空間設計也造成極大的限制。前壽山動物園主任李志向先生曾在84年任內為文指出: 「為順利讓中大建校,市府倉促間選擇壽山現址為動物園新址,當時因時間緊迫,並未詳盡評估四周地理環境、地質(本區大部分屬砂質咕咾石層)等不利開發因素,更由於規畫失當,開園不久,瞬即發生土壤流失、園舍龜裂、參觀步道下陷等缺失,…」 [1] 。 在《動物園的真相》書中,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生而自由基金會(BFF)提出,動物園大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