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環境運動 李根政 2012.6.1 少年時代的人生夢想,是當一流的藝術家,當老師後,在教書之餘努力的創作著。沒想到 30 歲那年,我選擇投入環保運動,放下了熟悉的畫筆。 原以為這一放下就是和藝術創作斷了線,但生命很奇妙,常常繞了一圈又走回來了。 從事環境運動除了要學會對公眾講話、寫文章,也要寫抗議布條、拍照、編刊物,不知不覺的,年輕時所學都派上用場; 6 年前,為了表達對捐款人的感謝,重拾毛筆寫春聯,之後成了年度例行活動,不知不覺的,寫書法又回到生命中;更奇妙的是,多年來在背後支持的 蘇振輝 先生、 楊博名 先生也都是藝術的愛好者,常常送票請會裡的專職、義工聽音樂會,不斷提醒要把文化藝術做為充實內在,讓環保運動走得長遠。 另一方面,十幾年來我移居到了高雄,對於這個城市的工業污染始終難以忍受,但是,市民的無感 — 冷漠讓改善污染欠缺動力,儘管我們奮力的工作者,但得到的共鳴仍是極其有限,如何讓人們有感,成了環境運動的重大挑戰。 「家.環境藝術展」便是在這樣的因緣背景下,交融出的火花。 1 年多的籌備、 5 位藝術家、 17 個團體和個人的捐助、 41 天的展出, 113 位來社會各階層、大學、高中生的解說志工, 6 萬 8 千人次的參觀者,構成了這次台灣無前例的環境藝術展。 這是一個環境運動的嶄新嘗試,對於一個人力、物力資源有限的組織,更是不小的負擔,但看到義工們賣力的解說,觀眾從無到有的認知,專注的表情,就覺得值得了。 如何讓人們對環境問題有系統化的認知,喚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是我們持續面對的挑戰,而藝術正是一個絕佳的媒藉,這個答案,我繞了十幾年才得到,而且認真的開始實踐。